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传统文化要素选编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BEYONDP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复兴的热度越来越高,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教师备课授课的第一手资料,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向学生传授优秀传统文化,对“部编本”中传统文化要素进行研宄变得至关重要。“部编本”中宄竟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要素、教材选编传统文化的内容、数量、分布情况及呈现方式是否合理、一线教师对教材选编传统文化合理与否的看法以及如何进行选文、编排才能最大化发挥其教育价值,更好地开展语文教育工作是本文的研宄问题。本文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国统一小学语文教材“部编本”为研宄对象,通过对12册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类别进行详细分析,对其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量化统计,并将其分为范文、知识、练习和助读四大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明晰传统文化融入“部编本”中的现实状况,发现教材具备资源丰富性、建构时代性、编排专题性、数量可观性及板块互补性的优点,但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文化要素比例分布仍需合理化、选文仍需丰富化以及编排仍需严谨化。最后结合教师访谈,针对发现的文化选编问题提出建议,为语文教材的修订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首先,稳定传统文化要素在教材中的地位。其次,根据年龄段合理分配传统文化要素比例。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逐步加大学习容量。再者,进一步斟酌内容的择优和编排问题。精选传统文化进入教材,优化编排设计进行隐性加强。最后,注意时代性与经典性的适当结合,使语文教材真正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其他文献
去年底,笔者在太仓参加了《初中生世界》组织的全省初中校长峰会,并作为嘉宾代表参与了"除了分数还要看什么"的分论坛。什么是教育?教育如何评价?下面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又要在适当的情况下把课堂的主动权“收”回来。本文以两节初中数学“同课异构”观摩课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教师在课
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下,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的商业价值,几乎人人知晓。作为企业,更是在不断研究微信公众平台的商业价值。微信公众账号既解决商家线上的数字身份问题,又带来了多种传播模式,使商家的销售渠道更加丰富多元。企业利用微信的宣传聚拢作用,将企业公众号做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因此根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对微信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成为实现微信平台价值的关键环节。本课题在微信原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对微信接口的二次开发
目的: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患者的组织基因芯片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靶基因并进行分析,进一步筛选与预后相关的基因。方法:运用GEO数据库中高通量基因芯片数据筛选出ESCC信息的芯片;进行GO基因功能注释、KEGG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视化分析、Kaplan Meier预后分析。结果:(
源起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构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描述自然规律、解释科学原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科学技术体系兼具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优势,但
目的:本试验通过病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以评价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依据病例选择标准自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