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年丁玲回忆散文中的“革命”(1979-1986)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o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玲一生的命运与“革命”紧密相联,她晚年写了许多回忆散文,其中讲述的人事多围绕着“革命”这一主题展开。晚年丁玲在回忆散文中讲述的革命记忆、她叙述革命记忆的方式和策略,蕴含着她对革命及自我的最终理解与评价,为“丁玲与革命”诸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以往,相关研究多关注丁玲的革命经历及革命文学作品,相对忽略了丁玲晚年自述革命生涯的文字。因此,从“革命”这一角度研究晚年丁玲回忆散文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也对丁玲评价的革命、革命中的自我,做出新的阐释。晚年丁玲书写亲友、师长及自我置身革命洪流中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以许多个体的革命心路,呈现了生动而复杂的革命历史图景。革命年代的人们出于“救世”理想和“渡己”需求而走上革命道路,他们救国救民的愿望往往生发于自身“生之苦闷”。当他们浪漫激情的革命理想与残酷沉重的革命现实发生碰撞时,他们产生了失望、沮丧、怀疑等消极情绪。在逆境、困境中,他们极力勉励自己,坚守信仰,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打开新的局面,在艰苦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成长。晚年丁玲通过组织、过滤和诠释自己的革命记忆,建构了一段理想的革命史。她在回忆散文中描写性格丰富、充满人情味的革命者,展现革命与个体生命欲求的契合,以此揭示革命中蕴含的人类社会普世情感价值。她有意回避或淡化历史敏感问题,将历史及自身的苦难记忆进行转化,尽量隐去其中的晦暗和残酷,突显正面意义和乐观情怀。晚年丁玲之所以回忆和叙述革命,一方面是针对自身的现实境遇抒发感慨或“辩诬”,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建构中国革命的意义、由此确认自我身份。晚年丁玲对党和革命“九死未悔”的思想、情感逻辑,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是“真正的革命者”、“真正的共产党人”,也坚信现实曲折不能阻碍革命终极理想的实现,这种自我认知决定了她为革命辩护的立场和试图教育后人的社会责任感。
其他文献
晚清民国是诗钟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诗钟活动曾对这一时期的文学场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晚清民国的诗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钩沉拾遗,发掘整理出了一批重要的诗钟史料。
脑,或称"脑髓",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又称为元神之府.
自媒体又被称为“私”媒体,这是相对传统的媒体而言的,它的“独特性、交互性、便捷性、多样性”特点让自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也给高校品牌班级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
<正>失地农民滕彩荣很感慨:"富人的东西,穷人别碰,碰不起。"滕彩荣是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三元村人。他家不远处的贵阳高尔夫度假中心是全省最好的高尔夫球场,是靠征用滕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机制条件下形成的办学模式,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更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就业工
明清两朝是唐诗学的繁荣期,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近六百年的时段里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艺术现象——画家们大量地创作唐诗诗意画。唐诗自身具备了一些可
《主妇生协的发展历程》为生活俱乐部生协(生活クラブ生活協同組合)编著,属于纪实性叙事文本。其详细阐述了生活俱乐部生协的成立、发展和改革的成长过程。本翻译报告的目的是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教育供给方式的日趋多元化,品牌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如何在这种大环境下体现班级管理水平,提升班级竞争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实践班集
汪曾祺称得上是一位有着完整中西文化教育背景的作家,他的作品大都既有传统文学的影子,又有西方文学的渗透。汪曾祺小说中,诗化语言无处不在,自然意境和谐静谧,汪曾祺的小说
农业技术人才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颍上县农业技术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