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彰显,城市公园作为日常游憩的公共空间,也成为了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对象之一。在大力建设城市公园的趋势下,更需要探究公众喜欢哪些景观要素和景观特征,并将研究结果融入设计和评估中。目前对视觉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的景观要素已基本明确,但是视觉景观偏好领域缺乏进一步研究哪些景观要素的组合更受偏好。通过构建“人-景观-交互”的视觉景观偏好形成和发展框架,融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彰显,城市公园作为日常游憩的公共空间,也成为了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对象之一。在大力建设城市公园的趋势下,更需要探究公众喜欢哪些景观要素和景观特征,并将研究结果融入设计和评估中。目前对视觉景观偏好有显著影响的景观要素已基本明确,但是视觉景观偏好领域缺乏进一步研究哪些景观要素的组合更受偏好。通过构建“人-景观-交互”的视觉景观偏好形成和发展框架,融合心理物理学派强调的景观要素和认知学派强调的景观特征,聚焦于视觉景观偏好形成的开端,即景观通过视觉刺激被人类接收到并且产生景观偏好的过程。从景观要素这一客观存在的物理实体着手开展城市公园视觉景观偏好研究,探究在多个景观要素以组合形式出现时,视觉景观偏好的评估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影响程度和最优组合方式,分析景观要素在单独存在和在组合中存在时的受偏好程度的差异。并试图用人类主观感知到的景观特征去作为景观要素和景观偏好的连接点,解释了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了细化研究游憩活动类型导向的景观偏好差异,按承载的活动划分将城市公园景观分为“观赏”景观和“游憩”景观,并通过联合分析法主导研究。首先,构建一个文献内容分析框架,对国内外近十年视觉景观偏好的文献开展文献编码和内容记录。通过编码频次分析、内容词频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分别得出“观赏”景观和“游憩”景观的研究中高频使用的景观要素。采用联合分析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将选取的景观要素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组合成多个试验组,并通过图片模拟法将其以图片媒介呈现。通过广州珠江公园线上和线下问卷调研获取公众对城市公园的单个景观要素、景观要素组合的受偏好程度。针对景观要素在单独出现时和在组合中出现时的受偏好程度差异,进一步通过开展景观特征问卷调研,分析景观要素、景观特征和视觉景观偏好3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用景观特征解释上述差异。根据文献内容分析结果,选取水体、植物、色彩、构筑物、消极人工要素、空间作为“观赏”景观的景观要素评估指标,选取植物、水体、座椅、园路、广场、空间作为“游憩”景观的景观要素评估指标。结合经典文献中选取的景观特征,选取复杂性、一致性、神秘性、自然性、管护、开放性、独特性、幽静感、生命力作为景观特征评估指标。综合分析景观要素问卷调研数据得到:1)“观赏”景观中对视觉景观偏好产生影响的景观要素按影响重要程度排序为:水体、消极人工要素、植被、色彩、空间尺度、构筑物。“观赏”景观的最优组合为:有静止的水、没有消极要素、没有红黄色彩、种类丰富的植被、没有构筑物的开阔景观。2)“游憩”景观中,对视觉景观偏好产生影响的景观要素按影响重要程度排序为:水体、广场、空间尺度、植被、园路、座椅。“游憩”景观的优组合为:有流动的水体、有遮阴的广场、种类丰富的植被、有园路、没有座椅的开阔景观。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游憩活动类型导向的景观需求和视觉景观偏好存在差异,且景观要素在单独出现时和在组合中出现时确实存在受偏好程度差异。通过景观特征研究上述差异,分析景观特征与景观要素、景观偏好之间的关系发现:1)“观赏”景观中,受访者偏好自然的、丰富多样的、和谐的、幽静的“观赏”景观,神秘性和幽静感对视觉景观偏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游憩”景观中,受访者偏好管护良好的、有活力的、开放的、丰富多样的、有特色的、和谐的“游憩”景观,神秘性对视觉景观偏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景观特征可以定量和定性地解释景观要素在单独出现时和在组合中出现时的受偏好程度差异,并再次发现不同游憩活动类型导向的景观需求和视觉景观偏好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各个景观要素对视觉景观偏好的影响程度,为学者研究时选取合适的评估指标构建视觉景观偏好评估体系提供支持。研究结果发现的“观赏”和“游憩”景观的视觉景观偏好差异、景观要素在单独存在和在组合中出现时的受偏好程度差异,说明了景观要素的受偏好程度不仅受景观要素本身影响,还受到其它景观要素和景观整体的影响。将景观偏好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剥离成客观存在的景观和主观产生的景观偏好,并用基于客观存在的景观主观感知的景观特征连接这两者的关系,这为景观偏好领域的学者理解人-景观-交互关系,并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行方向,为风景园林师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
其他文献
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是建筑物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其承载力的保证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挂钩。为了保证桩基础的质量安全可靠,桩身完整性和承载力的检测是施工完成后的重要步骤。高应变动测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但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经验性,且常用的分析设备与软件来源于国外,在更科学的桩土动力学模型上实现自主的实测曲线拟合计算程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项需求。本文旨在以现有的高应变动测资料为背景,建立基于改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购买家电的方式逐渐转变为线上、线下并行的双渠道模式,商家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也得以扩展。与此同时,市场对顾客的竞争重心从产品自身逐渐拓展到与产品关联的服务,尤其大型家电的配送-安装服务。然而,大家电物流服务表现出的配送时间长、安装不及时、安装不专业等问题都让消费者诟病。如何平衡成本、效率以及用户体验已成为家电企业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此现状,论文从商家、顾客双方立场出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应用市场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除了应用软件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外,软件质量的可靠性已逐渐成为移动应用软件的核心竞争力。软件缺陷预测作为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对各软件模块的缺陷趋势和分布进行预测,帮助质量保障团队客观地了解软件的整体状况,从而更合理、更高效地配置测试资源。现有的软件缺陷预测多是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收集源代码中的各类软件度量,然后据此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最佳药物治疗急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血肿(IMH)患者的临床结局,分析溃疡样突起(ULP)发病率、形态学特征及预后价值,并根据多种影响因素建立ULP的危险分层。方法:回顾性研究广东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IMH患者。将患者分为无初始ULP组和有初始ULP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脉CT增强扫描定期随访。随
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能够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得以在体内生存和增殖,而T细胞耗竭是肿瘤产生免疫逃逸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抗肿瘤免疫效应产生重大阻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检测各类细胞的表达情况,而非传统组织转录组代表的样本中所有细胞的平均表达值。利用多种癌症单细胞转录组数据研究T细胞耗竭关键分子和调控网络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揭示泛癌症中T细胞耗竭的共性机制,因此本研究基于结直肠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对污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水处理过程是一个多变量耦合、参数时变、强非线性、大不确定性的复杂生化系统,许多重要的过程变量无法使用传统的硬件传感器在线测量。对此,软测量技术通过容易测得的过程变量,构建关于目标变量的实时估计模型,从而实现待测过程变量的测量。然而,直接使用现场采集的原始数据建立软测量模型可能导致预测性能不准,甚至造成污水处理系统整体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生产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范围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对生产过程自动化的意识和需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AGV)作为智能物流中被广泛应用的轮式工业用移动机器人,因其具有功能灵活、运行稳定、高度智能化等优点,拥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针对企业内一些通道较窄,AGV可运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和传统塑料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不断加剧,生物可降解材料逐渐在各个领域推广应用。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与其它普通塑料相比,在热性能、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等方面表现优良,但其较高的成本和较低的力学性能限制了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植物纤维因来源丰富,低密度,性能良好,绿色环保等优点成为理想的增强材料,植物纤维增强PBS复合材料已被应用到多个领域。植物纤维与合成纤
热疲劳开裂是压铸模具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主要是由压铸过程模具冷热循环引发的热应力造成的。因此,本文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压铸循环过程模具温度、应力和应变的变化,利用已报道的模具钢疲劳寿命模型,预测实际铝合金压铸模具疲劳寿命和模具失效部位。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模拟压铸循环过程温度变化,从而优化工艺和模具结构,以及提高铸件质量、延长模具的寿命。首先,设计了H13钢喷雾冷却实验装置,通过
相比传统的CrN二元涂层,CrWN涂层具备更高的硬度及耐磨性,CrAlN涂层则具备更好的耐氧化、耐高温性能。在CrAlN涂层的基础上制备四元CrAlVN、CrAlSiN涂层,可使其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V可有效降低涂层摩擦系数,Si则有效提高涂层耐磨性。提高膜基结合强度有利于保证涂层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然而,目前少有学者探究CrWN、CrAlVN及CrAlSiN涂层结合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