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业产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我国的农业生产由以前的小农经营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和现代化转变,这也要求我国的农业经营主体朝家庭经营型、合作经营型和企业经营型的新类型转变,这种转变趋势使得农村地区对生产资金的需求相当旺盛,尤其是缺乏合格抵押品的家庭经营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了填补农业生产资金的缺口,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农户需要进行融资。融资分为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由于当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致农户的内源性融资水平较低,所以发展外源性融资就成为平衡农村金融供需的必要手段。然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家庭经营型农户缺乏有效抵押担保品的现实使其对农户进行资金融通的意愿不高,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坚持中央政府“明确承所有权,落实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农地“三权分置”原则,贯彻落实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就成为行之有效的解困之法。本文以产权理论、理性小农理论、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和农户信贷约束理论为基础,主要从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家庭农场等家庭经营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视角和具有融资需求的小农户视角,做了如下分析:(1)分析梳理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地抵押模式,包括德国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和中国台湾模式,指出其运作流程和共性特征; (2)分析梳理了国内大陆地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模式,包括了农地信托模式、土地信用合作社模式、第三方担保公司担保融资模式和农地经营权直接抵押模式,指出其运作流程和共性特征,并对各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3)综合对比了国内农地抵押融资的不同点;(4)采用二项逻辑(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农户融资意愿的影响因素,结合对国内外农地抵押模式的分析,提出优化我国农地抵押贷款的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