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描述了中国农村发展变化及其建筑环境与其庭院空间变迁等状况,是作者对淮河北岸李楼小庄村进行实地考察,根据调查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写成该文章。该论文旨在说明这一建筑环境及其庭院空间体系的变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村庄社会结构的关系。同中国其他大多数村庄一样,这个村庄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迁过程——面临“千村一面”的窘迫局面。乡村环境及其建筑风格正在后工业化的洗礼中渐渐丧失自己的品格,深入乡间,到处是钢筋水泥的“豆腐块”、“火柴盒”,人与建筑、与空间、与自然的原生自然的联系日趋减弱。不仅乡村空间环境混沌,而且聚落空间结构也处于无序、转型的发展状态,人们必须从理论和政策上给予正确的指引,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化,正确的运用现代科技、环境美学,立足广大农民和农村,面向未来发展。因此,本文将说明这个正变化着的乡村建筑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与影响,通过对建筑环境中庭院空间的研究,试图寻求中国大多数普通村庄在社会转型时期能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空间环境,以便建设人人向往的“市”外桃源。事实上,一个好的乡村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生活需要或承载已拥有的情感和意蕴,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新生活中不断探索,以充当导向和促进作用。本论文主要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研究的方法与措施;第二部分描写小庄村概况;第三部分田野调查的方法主要通过田野印象的方式描绘小庄村的建筑空间环境的基本状况;第四部分介绍小庄村建筑庭院空间的构成及类型;第五部分主要介绍小庄村的村民在这个建筑空间环境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对建筑空间的影响;第六部分主要针对小庄村的现状如何继承和发展,描写了一幅美好的未来发展之路以及重构精神家园的必要性;论文最后试图找出更好的方式应用于当前社会大转型下乡村传统建筑空间环境更好发展的途径,建设宜居、自然的乡村环境,寻找到我们的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