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英通语》是中国近代现存较早,由中国人自主编写的符合英语文法规范的汉英对照英语词汇以及会话读本。成书于1855年,由清人子卿编纂。《华英通语》采用“以类相从”的编纂方法,将所收录的英文词汇以及句子分门别类,并将这些内容用汉语注音以及释义,它是近代中国人英语学习由混合英语向正规英语过渡的一次尝试。本课题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国内外学界对《华英通语》的研究动态,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华英通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主要分析《华英通语》成书的社会背景以及考察作者子卿的地缘身份背景。第三部分,《华英通语》的版本及流布。主要介绍《华英通语》主要版本及其流传情况;同时选取有代表性的版本开展对比研究。第四部分:《华英通语》的编纂特点。《华英通语》编纂过程中运用大量带有粤方言特征的词汇并在行文方面符合粤方言口语交际习惯。之所以用粤方言编纂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潜在读者的实际情况。《华英通语》在文本内容上体现出浓厚的商贸特色。基于潜在读者的实际情况,作者在语体选择与对文本内容的译写方面,主要采取了本土化的编纂策略。第五部分,《华英通语》的影响与价值。主要介绍《华英通语》在华人中的影响以及对日本的影响。并从文献资料的保存,中外文化交流以及语言接触与学习等角度论述《华英通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