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扎那米韦类似物的合成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目前禽流感病毒也威胁着人类健康,截至2008年1月15日,人类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为473起,死亡人数为179人。人类感染的禽流感一般是由H5N1病毒株引起的,流行病学家预计该病毒株将引发下一次流感大流行。禽流感的治疗用药方面,因禽流感病毒的变异以及耐药性的产生,一般不推荐使用M2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烷);进一步研究发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扎那米韦(Zanamivir)和奥司米韦(Tamiflu)是对H5N1病毒仅有的两个有效药物。但由于专利保护及生产周期长,一旦流感大规模爆发,即使我们无视专利进行仿制生产,也远不能满足药物的市场需求。因此,研发更加有效,能够大批量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流感药物迫在眉睫。本论文设计通过分析扎那米韦(Zanamivir)与神经氨酸酶蛋白结合的构效关系,尝试对扎那米韦的C6位侧链进行改造,应用氨化还原反应和醇醛缩合反应,设计并合成扎那米韦类似物,期望能得到药效好且生物利用度高的抗流感新药。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文献报道扎那米韦的合成路线进行改进,改造唾液酸结构以获得所需要的中间体,应用二氯亚砜和甲醇对唾液酸的羧基进行甲酯化,提高酯化产率;改用硫酸和醋酸酐对C3-C4位成环,使改造路线更加经济高效。 2.采用NaBH3CN作为还原剂进行氨化还原反应,将仲胺分子接到由唾液酸改造得到的中间体上,得到C6位带氨基侧链的新型扎那米韦类似物:并确定该反应最佳的反应pH值是5-6。 3.通过羟醛缩合反应,将各种酮分子与由唾液酸改造得到的中间体连接,得到C6位侧链带有亲水性羟基的新型扎那米韦类似物,显示了一定的生物活性。本课题设计合成了15个尚未有文献报道的新型扎那米韦类似物,合成方法无需特殊试剂和苛刻操作条件;同时,目标产物显示的活性数据,亦为同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改造提示了方向。
其他文献
新一代移动通信要求满足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大的连接密度、更快的移动特性,对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部署带来巨大挑战。协作中继技术利用无线通信的广播特性,多个用户之间相互协作或者使用专用的中继台,构成一个虚拟的分布式天线阵列,获得多入多出(MIMO)多天线特性。协作通信网络具有提升频谱效率、增大信号覆盖面和节省无线资源等诸多优势,因而备受关注。高效的中继传输技术如中继选择、天线选择等,不但能降低系统功率消耗
学位
随着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无线通信技术朝着更准确、更快速、更高效和更节能的方向进一步演进。相较于4G移动通信系统,新型的5G系统在传输速率、频谱效率、高移动性支持和能效等关键技术指标上都有显著提升,并且,在5G协议框架中,为了支持不同业务情况的特殊业务需求,构建了三个宏观应用场景,它们是:增强型移动宽带场景(enhancedMobileBroadband
学位
宁夏农村地区住宅建筑受建造工艺低、经济条件落后、地理环境和规范意识有限等制约,存在能耗较大,资源浪费严重,结构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并且室内人居环境条件普遍偏低。如何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宁夏农村住宅能耗、改善室人居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宁夏农村住宅建筑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重点研究适合宁夏地区农村住宅建造的节能结构一体化技术,从墙体、屋顶、窗户、地面全方位整体式着手,提出了“四位一体”
学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形成的杂化材料,具有结构可调、易修饰、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因而在催化、分离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中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近年来在生物医药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合成了一种微纳米尺寸的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U-100
胶体马达具有制备简单、尺寸和运动速度可控等优点,在环境修复、靶向运输、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目前,化学驱动胶体马达运动速度的调控主要是通过改变底物浓度的高低,同时结合外部磁场、超声场或光场对其运动方向进行调控。但是这些依靠外部人为方式控制化学驱动胶体马达运动行为的手段依然无法实现胶体马达像细菌那样能够自主感知周围环境变化而进行运动调控的目标。环境响应型高分子刷具有环境变化响应灵敏、易于合成
学位
柴油机颗粒物过滤器(DPF)具有较高的颗粒物(PM)处理效率,被公认为是柴油机PM后处理的最有效和简单的方式。DPF在应用过程中的排气背压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过滤器的通透性与过滤精度(尤其是纳米颗粒物的过滤)本身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如何在保证不牺牲发动机尾气排放通透性的同时,实现对尾气中颗粒物的高效精密过滤,是DPF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受呼吸道纤毛结构的影响,在堇青石蜂窝陶瓷表面原位
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精细化工产品,分子式为4NaSO·2HO·NaCl,HO含量9.79﹪(wt),为笼形结构.研究开发以芒硝生产4NaSO·2HO·NaCl的合成及工艺条件,探讨其分解规律,不仅为芒硝资源的高效利用,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而且拓宽了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应用领域.且生产过程无三废排出,适应了环保要求.该文通过正交实验对其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该论文以消除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的NO为目的,研究用固体电解质电解池在富氧条件下消除NO的规律性.实验研究了在O存在条件下,NO在Pd|YSZ|Pd固体电解质电池和RuO|Pd|YSZ|Pd固体电解质电池上的分解性质,对NO在固体电解质电池上的分解机理提出了新认识并讨论了O在固体电解质电池中的传导的控速步骤.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O存在下,700℃时,在Pd| YSZ |Pd电池上,相对于
NO作为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所以,研究脱除NO是目前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该论文的目的在于获取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作用脱除NO的规律性认识,并探索降低能耗和提高转化率的有效途径.主要工作包括:1、研制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作用的反应器;2、研制转化NO的催化剂;3、优化转化NO的工艺件和电参数;4、考察氧化性添加气对反应的影响;5、对等离子体-催化作用机理进行探
学位
该研究采用应变控制模式的疲劳试验来研究五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应变疲劳规律(AC-16Ⅰ、AC-20Ⅰ、AC-25Ⅰ、沥青稳定基层1#和沥青稳定基层2#),并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集料级配、混合料空隙率、沥青品种、加载方式、加载频率、试验温度等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预估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