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道结构设计的液流电池多孔电极中离子传质改进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baodo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储能技术的一种,液流电池具有功率和能量可分别调控、充放电响应迅速、寿命较长等优势,这使其在新能源并网、电网削峰填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液流电池系统中,电解液在储罐和电堆之间循环流动,从而为液流电池的充放电提供反应物。液流电池中反应离子的传质过程主要包括电解液在流道结构中的流动、电解液在多孔电极中的流动以及反应离子的扩散和迁移。其中,流道结构会对电极中电解液流速分布和反应离子浓度分布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液流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系统能量效率。本文通过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道结构对液流电池电极中离子传质过程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道结构的改进设计。传统的流道设计通常延续采用燃料电池中的平行流道、交叉型流道和蛇型流道。前人大量的实验和模拟结果均表明,与无流道情况相比,交叉型和蛇型流道结构均能够有效降低电解液流经多孔电极时的压降,并且提升电极中电解液流速分布和反应离子浓度分布的均匀性。然而,以下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1)研究发现,多层碳纸、碳布或者较厚的碳毡作为液流电池的电极能够有效增加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位点数量,但是厚度方向上反应离子浓度分布不均匀性增加。如何通过改进流道结构设计提升厚度方向上反应离子浓度分布均匀性是进一步提升液流电池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2)对采用蛇型流道结构液流电池电极中电解液渗入量进行研究时,发现相邻流道间压力分布的显著不均匀造成电解液在电极内的分布同样不均匀,如何提升蛇型流道下电解液渗入电极的分布均匀性也是本文的研究问题之一;(3)现有流道结构设计研究多局限于实验室尺寸的电池,尚缺少针对从实验室尺寸液流电池到实际应用尺寸液流电池中不同流道结构扩展方式的研究;(4)上述研究多基于实验和有限元仿真模拟研究,尚缺少一定流道结构下反应离子在电极中的浓度分布解析模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为了解决采用传统流道结构液流电池中存在的多孔电极厚度方向传质不均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新型的三维交错蛇型流道结构设计,把流道结构拆分为两部分并分别加工在多孔电极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即双极板侧和多孔电极上靠近离子选择性透过膜的一侧,将流道结构的渗入渗出口在多孔电极平面方向上的2维分布扩展到在电极平面和厚度方向上的3维分布。实验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新的流道结构设计可以明显提高液流电池的极限电流密度(约60%)、充放电容量(约40%)以及系统能量效率(约4%)。基于液流电池单电池三维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模拟研究表明,新型流道结构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多孔电极厚度方向的对流传质过程,提高厚度方向反应离子浓度分布均匀性。为了解决采用传统蛇型流道结构液流电池中相邻流道间电解液渗入分布不均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邻支流间变肋宽设计(倾斜型变肋宽、阶梯型变肋宽、半阶梯型变肋宽),通过改变相邻支流之间肋宽分布提高相邻支流对应位置间流阻分布与压差分布的匹配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变肋宽蛇型流道可以明显提高液流电池的极限电流密度(约50%)、充放电容量(约25%)以及系统能量效率(约4%)。模拟研究表明,变肋宽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多孔电极平面方向上电解液渗入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多孔电极平面方向反应离子浓度分布均匀性。为了促进流道结构在大尺寸液流电池中的广泛应用,本文还研究了从实验室尺寸液流电池到实际应用尺寸液流电池中流道结构的不同扩展方式(几何相似、横截面和肋宽恒定、压降恒定、分流)对多孔电极中反应离子传质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流道扩展方式下,多孔电极中电解液流速分布和反应离子浓度分布以及电池进出口压降存在明显区别。其中,分流设计下大尺寸液流电池多孔电极中反应离子传质均匀性最高,电压效率与小尺寸液流电池基本一致。但是,该设计存在电池进出口压降较大的问题,使液流电池系统能量效率明显降低(3%-5%)。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增加入口主流道数量及其横截面积的改进设计方案以降低分流设计下电池进出口压降。最后,为了深入探究在一定的流道结构下多孔电极中反应离子浓度分布规律,本文基于多孔电极中反应离子传质和守恒方程推导了一维流动下电解液流动沿程反应离子浓度解析解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了不同流道结构对应的典型流动路径下(U型流动路径和L型流动路径)反应离子浓度分布解析解,进而探究了电极和流道尺寸以及运行条件对电极中反应离子浓度分布和浓差过电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的电解液渗入量下,电极厚度和流道宽度会通过电解液流速影响多孔电极当地Pe数进而影响电极中的反应离子浓度,而电解液入口流量和电池电流密度的改变则会影响多孔电极中反应离子消耗量与供应量之比(无量纲参数Iq)进而改变多孔电极中反应离子浓度分布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黎曼流形上的两类凸优化问题,包括凸最优化问题和凸可行性问题.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们总是假设黎曼流形的截面曲率有下界以及相关的函数是真凸函数(定义域可以不是整个流形).在这些假设下,分别研究了流形上的次梯度算法,循环次梯度投影算法的收敛性:并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得到了循环次梯度投影算法的线性收敛性结果.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二章中,介绍了一些相关背景知识之后,证明了黎曼流形上的基本不等式.在第三
中红外波段在光通信、工业和环境监测、医学诊断和红外光谱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在这些应用中,中红外波转换具有重要意义。和传统的非线性材料相比,硅基波导具有更好的集成度和更高的非线性系数,因此本论文系统研究了中红外高非线性波导的设计以及波长转换的实现方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建立了适用于硅基石墨烯复合波导结构的光波非线性传输矢量理论模型。在不满足弱导近似的硅基石墨烯复合非线性波导中,基于标量
中铁二局四公司工会刘梅报道中铁二局四公司工会投入资金进行职工小家建设,使一线职工的就餐、居住、健康保障和文体活动条件逐年改善。就餐条件"放心"。在项目策划建点时就把职工食堂作为重点"工程"进行规划和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一是配齐设备,确保功能齐全,符合卫生要求。二是精细管理,每个职工食堂都制定一周食谱,每天不重样;严把人员"上岗"关、采购"验收"关、服务"质量"关。三是推
期刊
华南板块在中生代早期经历了来自周边多个块体的碰撞汇聚过程,在随后的中生代晚期,它所处的构造环境逐渐从特提斯构造域转变为古太平洋构造域。150 Ma以后出现在东南沿海的大规模弧型岩浆作用表明太平洋板块在这一时期已经强烈俯冲在华南大陆岩石圈以下,同时,岩浆作用所呈现的向洋年轻化的趋势暗示这一时期板片的俯冲角度在增大,板片在向大洋方向回撤。然而,太平洋板块究竟是在何时,以何种形式俯冲进入华南地幔,至今仍
In this Ph.D dissertation,we investigated some problems related to finite group G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some given subgroups of G are embedded subgroups and supplemented subgroups.This dissertation
学位
包涵体蛋白如何在体外高效地重折叠复性是基因工程蛋白产业化过程的难点之一,特别是一些富含二硫键的重组蛋白的体外重折叠复性更是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二硫键形成蛋白A (disulfide bond formation protein A, DsbA)是一种存在于大肠杆菌间周质的协助新生肽链正确折叠并形成正确二硫键配对的重要功能性蛋白质之一。本文以重组DsbA的发酵、纯化及其协助模型蛋白溶菌酶进行
In this thesis, I study the effect of randomness in 1-dimensional and 2-dimensional topo-logical system. In the 1-dimensional system, the topic is the effect of random partition on the entanglement sp
学位
表面裂纹是金属结构中的常见缺陷,广泛存在于石油天然气管道、钢桥、海洋钻井平台、航空机械等金属结构中。尺寸较小时,表面裂纹对结构的承载力影响较小,但在环境与载荷的反复作用下容易发生扩展,并最终造成结构的破坏。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甚至会造成重大灾难。因此,表面裂纹是金属结构中一个不可小视的安全隐患。为了减少或杜绝该类安全隐患,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含表面裂纹的钢结构无疑是一种先进的技术,也是
学位
过去五十年超短激光脉冲技术进展很快,激光技术所提供的时间分辨率由微秒到达阿秒,提高了12个数量级。短至单个周期乃至亚周期的脉冲已可在实验室间接合成。然而对于单周期乃至亚周期激光脉冲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目前尚很欠缺,且已有的一些研究也存在物理基础不尽合理之处。这样亚周期、单周期、少周期脉冲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的物理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亚周期脉冲光束解析表达式对亚周期、单周期、少周期激光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