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逻辑语法与现代汉语“是”和“的”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ls2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和“的”的研究由来已久,文献众多,方法多样,观点不一。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有两个:一是二者的词性问题。“是”是动词、副词还是标记焦点的功能性虚成分?现代汉语中有几个“是”?现代汉语中又有几个“的”?问题的核心在于“是”和“的”是否有句法、语义或语用上的同一性,音系上的同一使这个问题始终处于研究者注意力的中心。二是“是”和“的”的句法生成和语义解释问题,转换语法学家更关心前者,逻辑语义学家更关心后者,然而句法分析和语义解释终归不能二分,现有研究在二者的结合问题上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正是向这一空间的一个探索。类型逻辑语法是当代语言研究的前沿理论,它把范畴语法和类型逻辑语义学接起口来。类型逻辑语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泛指任何范畴语法和类型逻辑语义学接口的语法理论,后者专指兰贝克演算(一种具有特定生成能力的范畴语法)和类型逻辑语义学接口的语法理论。蒙太古语法是第一个较为成熟的类型逻辑语法,被称为继乔姆斯基革命之后的第二次语言学革命。蒙太古语法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以一种极具数学严谨性和优美性的方式将语形和语义的生成性联结起来,认为语言由一个句法代数和一个语义代数组成,二者之间是同态的关系,体现了语形和语义是语言符号的一体两面。蒙太古语法中的范畴语法其生成能力大致相当于古典范畴语法,一般认为该理论最有价值的部分在语义,也就是集合了类型论、简单类型λ-演算、高阶量化、时态和模态算子等构件的高阶内涵逻辑。自蒙太古语法之后,语言学家把生成能力更强的范畴语法应用于自然语言的句法研究。范畴语法的特点是简约、明晰的生成性,结构简单,仅由句法范畴集合和几条范畴运算规则构成。范畴语法具有深厚的逻辑学背景(邹崇理,1995),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一个逻辑学系统,或者换个角度说它是一个统摄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逻辑系统)的元语言系统。范畴语法的句法范畴是一个递规定义的集合,与类型逻辑语义学中的语义类集合有多对一的关系,范畴语法先生成句子的句法表达式,然后被翻译为逻辑表达式,后者进而根据逻辑系统的语义部分(也就是对不同表达式的真值定义)并参照某个模型获得适当的语义值,也就是得到语义解释。可以说类型逻辑语法无论是在句法经济性、组合透明性还是在结构语义经济性(Dowty,2007)方面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析工具。本文运用类型逻辑语法一方面考察了“是”的句法生成和语义解释问题,另一方面考察了传统上称为“的”字短语(比如“新鲜的”、“教书的”)中的“的”、定中结构中的“的”、语气词“的”和体助词“的”的句法生成和语义解释问题,提出“是”和(我们研究范围所涉及的)“的”是同一的,“是”的同一性体现在语用层面,它是一个显性声言算子,而“的”的同一性体现在句法和语义层面,它是谓词化算子的形态标记。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简述“是”和“的”的研究现状,提出欲解决的问题,介绍理论分析框架和几个重要概念。第二章:“是”的句法和语义特征。首先重点评析了有关“是”的几个重要文献,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有关英语系动词be的逻辑语义学研究指明我们对“是”的基本认识和研究思路,最后回答“是”的句法生成和语义解释问题。在类型逻辑语法这一新视角下,我们认为“是”具有多种句法组合特征,因而属于vp/n、vp/vp、vp/np、s/s等不同句法范畴,在语义上vp/n、vp/vp和s/s范畴的“是”是一个恒等函数,vp/np范畴的“是”是一个二元谓词变元,换句话说“是”在句法和语义上不具备同一性,它的同一性表现在语用层面,它是一个显性声言算子,跟焦点等现象存在相对辖域问题。我们还在本章的分析中从类型逻辑语法的角度提出了对现代汉语连谓结构的一个分析方案。第三章:作为构词单位的“的L”。本章从划分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的标准入手,提出“的”的语法性质须二分,一个是形态上的后缀“的L”,另一个是句法语义组合单位“的s”,带“的L”的形容词称为重叠式形容词。本章以朱德熙(1961/1980)提出的“的1”、“的2”、“的3”为纲,逐一分析了它们的语法性质并回答了重叠式形容词的句法生成和语义解释问题。本章还根据上下文自由语义学的思想提出了“语义可及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语义指向”给以形式化的定义。第四章:作为句法语义组合单位的“的s”。本章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几个有关“的”的逻辑语义学文献,指出其中的问题,然后讨论了如何运用类型逻辑语法判别现代汉语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形容词和区别词是n/n范畴的词汇范畴。最后提出“的s”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名词化算子(或名物化算子),正相反,它是一个谓词化算子。第五章:“的s”的句法语义特征。本章重点讨论“的s”的句法生成和语义解释问题。提出“的s”具有同一性,它的同一性一方面表现在句法上:“的s”是谓词化算子的形态标记,另一方面表现在组合语义上:它是一个谓词化算子,根据前附成分的语义性质,应用谓词化算子“的s”后会产生不同的语义效应。当前附成分是vp范畴表达式时,“的s”是实体化算子(INSTANTIATOR);当前附成分是n范畴表达式时,由于情况复杂,我们只运用林克(Link)提出的复数和不可数名词逻辑系统LPM对表达物质或材料的不可数名词后附“的s”进行了分析,提出“的s”的语义效应是一个作用于由物料对等关系定义的若干等价类上的划(partition);当前附成分是n/n和np范畴表达式时,“的s”又各有不同的语义效应。本章还通过分析朱德熙(1978/1980)讨论的五类带“动词性成分+的”判断句以及“的”字前置句,证明了上述分析的可行性,同时说明汉语中不存在“是…的”构式,该结构中“是”和“的”的句法相互独立,语义解释可以通过线性二元组合的方式得到。第六章:余论与结语。本章围绕及物动词、双及物动词和小句后附“的s”的结构,运用事件语义学对“谓词性成分+的s”中“的s”的语义作用进行一番再思考,试图维护“的s”在这类结构中的同一性。我们认为,“的s”在“谓词性成分+的s”中的语义价值在于任意选择一个句子逻辑结构中的非事件元或非状态元,这个非事件元或非状态元与事件元或状态元构成某种二元关系,某些“谓词性成分+的”的歧义现象是语用问题而非语义问题,“的s”的句法作用是把这个任意选择的非事件元或非状态元实体化,也就是给与其句法形态。本章最后总结全文。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
冷轧板带钢是以热轧板卷为原料,通过冷轧的方式生产出的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优良板带产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等行业。本文对冷轧带钢表面清洁度以及退
<正>茅莓根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茅莓Rubus parvifolius L.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凉血的功效。研究表明茅莓根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文献报道茅
会议
目的探讨门诊开展针对肿瘤患者药学服务的必要性及措施。方法对我院门诊645例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必要性调查,对药物咨询人群及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71.40%患者希望知道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及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然后对业绩评价体系的含义、起源、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并对中外监管当局、社会中介部门和经营管理者所
科研技术是推动世界发展,引领世界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农业科研技术的进步是解决民生、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支撑。习近
本文以对物体表面进行三维曲面重构为目的,构建不同的双目被动立体视觉系统,对视觉系统的立体标定、图像匹配、密集点云重建、细分曲面拟合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对细分
目的(1)了解企业职员工作倦怠状况。(2)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企业职员工作倦怠的差异,了解企业职员工作倦怠的人群分布特征,发现重点干预人群。(3)用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评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术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效果,分析影响治愈所需穿刺次数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10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应用超声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