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发光杆菌的恒化培养及其在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en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发光菌检测污染物毒性的方法因具有灵敏、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目前常用的发光菌由于冻干粉批次间活性差异大,制约了其在在线检测中的应用。因此,本研究首先对明亮发光杆菌进行放大培养,以期通过恒化培养获得性能稳定的发酵液;最后,用优化后的发酵液制备冻干粉,并对对实际水样中的污染物毒性进行了检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温度、接种量、转速和pH对明亮发光杆菌生长和发光的影响。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18℃,初始pH7.0,转速200r/min,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菌体最大比发光度达到2570mv/OD。   2、在5L发酵罐的批式发酵中,研究了转速和通气量对菌体生长和发光的影响。得到最佳转速为200r/min。在此条件下,菌体最大比发光度为2200mv/OD且持续时间长达约4h。高转速(300r/min、400r/min)下,菌体最大比发光度为2000mv/OD但维持时间短(约2h)。低转速(100r/min)时,菌体比发光度低(1690mv/OD)。在最佳转速200r/min下,考察不同通气量对发光菌生长和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量为0.5vvm时的菌体最大比发光度达到2088mv/OD,高于通气量0.2vvm和0.4vvm时的发光度值。   3、进一步在5L发酵罐中研究了稀释率对明亮发光杆菌恒化培养的影响。发现最适稀释率为0.1h-1,此条件下菌体比发光度达到1000mv/OD。高于0.1h-1时,稀释率越大,达到恒化时的菌体比发光度越低;稀释率为0.04h-1时,比发光度很低,仅为80mv/OD。在最佳稀释率下,对明亮发光杆菌进行三次恒化培养,发现菌体比发光度恒定在500-1500mv,恒化培养时间最长为18d,最短为10d。   4、用实验室自制的冻干粉对实际废水和太湖水样中污染物的毒性进行检测。发现水样的pH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检测实际废水中污染物的毒性时,应分为考虑与不考虑pH对菌体造成的抑制这两种情况。对太湖水样进行检测时,发现相对发光度均高于80%,说明太湖水中的污染物毒性较小,这与太湖水达到Ⅲ级地表水水质标准(不包括总氮)的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按照课文照本宣科地讲解内容,对于学生是否理解书本内容缺少考虑,难以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启发式教学法是以知识为教学基础,彰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中学生作文中能大量引用诗歌的人凤毛麟角,会巧妙引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课标要求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可是在中学的作文里鲜少看见它们的身影.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读写是识字教学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换句话来讲就是,识字了才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倘若他们没有词汇量的积累,也就不可能完成读写能力的培养
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但其在资金管理上却存在诸多问题.随着近几年国家号召的“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中小民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多.快速增长的民营企业
卟啉化合物的稳定大环共轭结构、立体构型的多样性和自组装等特性以及表现出的独特的物理化学、光学等性能,在有机电致发光、发光二极管、荧光分子探针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苝类化合物良好的刚性共轭结构以及分子间或分子内存在的能量转移或电荷传递,使得苝类化合物能够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并利用金属离子的加入导致苝类化合物发生荧光淬灭的特性应用于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某些物质的存在。本论文以四苯基卟啉及其
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为繁重,化学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化学知识的理解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化学理解能力,教师应紧密衔接学生的思维习惯,利用多层
初中数学活动课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培养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能力,对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的裨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
本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环糊精和聚酰胺-胺树枝状高分子的体外血液相容性研究;(2)具有功能分区结构的载药角膜接触镜的制备与表征。Ⅰ.环糊精对血液成分结构和功能的
铜及铜合金材料具有质轻、可机加工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优异性能,从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等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但是在高湿低温等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