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发光菌检测污染物毒性的方法因具有灵敏、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目前常用的发光菌由于冻干粉批次间活性差异大,制约了其在在线检测中的应用。因此,本研究首先对明亮发光杆菌进行放大培养,以期通过恒化培养获得性能稳定的发酵液;最后,用优化后的发酵液制备冻干粉,并对对实际水样中的污染物毒性进行了检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温度、接种量、转速和pH对明亮发光杆菌生长和发光的影响。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18℃,初始pH7.0,转速200r/min,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菌体最大比发光度达到2570mv/OD。
2、在5L发酵罐的批式发酵中,研究了转速和通气量对菌体生长和发光的影响。得到最佳转速为200r/min。在此条件下,菌体最大比发光度为2200mv/OD且持续时间长达约4h。高转速(300r/min、400r/min)下,菌体最大比发光度为2000mv/OD但维持时间短(约2h)。低转速(100r/min)时,菌体比发光度低(1690mv/OD)。在最佳转速200r/min下,考察不同通气量对发光菌生长和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量为0.5vvm时的菌体最大比发光度达到2088mv/OD,高于通气量0.2vvm和0.4vvm时的发光度值。
3、进一步在5L发酵罐中研究了稀释率对明亮发光杆菌恒化培养的影响。发现最适稀释率为0.1h-1,此条件下菌体比发光度达到1000mv/OD。高于0.1h-1时,稀释率越大,达到恒化时的菌体比发光度越低;稀释率为0.04h-1时,比发光度很低,仅为80mv/OD。在最佳稀释率下,对明亮发光杆菌进行三次恒化培养,发现菌体比发光度恒定在500-1500mv,恒化培养时间最长为18d,最短为10d。
4、用实验室自制的冻干粉对实际废水和太湖水样中污染物的毒性进行检测。发现水样的pH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检测实际废水中污染物的毒性时,应分为考虑与不考虑pH对菌体造成的抑制这两种情况。对太湖水样进行检测时,发现相对发光度均高于80%,说明太湖水中的污染物毒性较小,这与太湖水达到Ⅲ级地表水水质标准(不包括总氮)的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