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普查是早期发现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体液肿瘤标记物作为现有普查手段之一可大大提高癌症检出率。然而,现有肿瘤标记物存在检出谱系过窄、敏感性较低的缺点,难以应用于肿瘤普查。本论文的目的是以尿中核苷为研究对象,建立适合于临床应用的检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考察其作为肿瘤标记物的可行性。 本文首先详细研究了运行缓冲液的pH值、表面活性剂SDS浓度、分离电压及柱温对分离的影响,建立了最佳化的结合亲和色谱预处理的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法用于尿中核苷含量的测定。从理论上探讨了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色谱中采用迁移时间来定性的不足,首次提出将相对有效淌度用于该体系下尿中核苷组分的定性。 利用了亲和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核苷的测定方法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包括梯度洗脱程序、缓冲液的pH值和柱温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获得了ac4C和m2G的基线分离,同时增加了m22G的分离和定量,并成功地用于癌细胞、癌细胞分泌液和尿液中核苷含量的测定。针对测定核苷组分过程中存在繁琐、耗时的手动样品预处理问题,构建了一个样品预处理和分离一体化的液相色谱在线系统,并首次在该系统上建立了分析尿中核苷组分的方法,实现了尿样的自动预处理、自动进样以及核苷组分的自动分离和定量功能。大大减少了所需的样品量和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发展了因子分析(FA)和人工神经元网络(ANN)的数据处理方法,将其与上述所建方法结合起来,使得基于核苷多变量数据群用于分类、预测和随访具不同特征的人群成为可能。 应用上述方法测定了260个正常人和520个癌症患者尿中核苷的含量,建立了正常人和癌症患者尿中核苷的排放水平和模式;比较了不同癌种之间排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检测癌症患者的平均敏感性FA法为70%以上,ANN法为80%以上,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敏感性高达90%以上,都明显高于目前已临床应用的肿瘤标记物。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核苷作为肿瘤标记物在区分良恶性肿瘤、监测手术和化疗效果以及预测肿瘤复发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价值。 综上所述,修饰核苷可作为一种广谱而有效的肿瘤标记物应用于人群癌症的筛查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