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新型芋螺毒素的研究和结构鉴定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s5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芋螺毒素(conotoxins)来自海洋生物芋螺的活性多肽,多数由10-40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分子量小、结构稳定、序列超变异、作用靶点广泛、功能专一、组织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发现的芋螺毒素超家族主要有A-,T-,O-,M-,P-,I-和S-超家族等,能特异性地作用于体内各种离子通道、细胞膜上神经递质和激肽的受体等,既可以作为体内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靶点的探针和“解密器”,也可被直接开发成为药物或作为新药的先导化合物,因此对芋螺毒素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芋螺毒素的研究过去较集中在食鱼芋螺,而对食螺和食虫芋螺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天然毒素的提取,分离纯化,蛋白质测序,化学合成与二硫键定位等手段对中国南海的食螺的大理石芋螺(Conus marmoreus)和食虫的菖蒲芋螺(Conus vexillum)进行了新型小肽毒素的发现和鉴定研究。从大理石芋螺中获得了26个一级结构的毒素,分别属于A-,T-,O-,M-以及芋螺线性肽,其中mr2和mr1931是具有全新结构类型的毒素,进而对mr2进行了二级结构的进一步鉴定工作。从菖蒲芋螺中获得了2个全新序列的毒素Vx6c和Vx6d,是继Vx6a和Vx6b后从食虫芋螺中获得的O-超家族毒素成员,而他们在一级结构上与来自食鱼和食螺芋螺的其他O-家族毒素却有着很大差别。 根据对大理石芋螺毒素谱的研究,对大理石芋螺的捕食策略进行了分析。而来自菖蒲的两个新型毒素在结构上的特殊性暗示了食虫芋螺毒素在功能上的差别。
其他文献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中小学职前和在职教师教育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职前教师的培养质量和"一体化"并重发展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完善教师教育提出
本文以广西国有钦廉林场2004年、2009年、201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林相图为研究材料。首先,运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和Arc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森林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
针对民用环境下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不适于战术环境的特点,研究了战术环境下信息安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运用分层分类关联法,建立了信息安全威胁、作战信息类型、信息安全属性及作
旋风分离器作为一种分离设备,它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制造安装投资少;操作、维修简便,压力适中,动力消耗不大,运转、维护费用低;分离效率高,对于物料的物理性质无特殊要求,且性能稳定。本文利用旋风分离器的负压环境改进传统的喷雾蒸发技术,开发一套具有结构简单、处理量大以及低能耗的高盐工业废水处理设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气液旋风分离器、收集器、旋风分离器锥体段壁面蒸发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选择旋风分离器的
<正> 作为兵团党校建校后招收的第一期正规的大专理论班学员,我毕业离校已整整十二年了,这些年来,尽管调换了几个工作岗位,经历了一些难忘的岁月,但总有那一缕割不断的情思,
嗜甲醇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P.pastoris)是最为广泛使用的真核表达系统之一。其高效的启动子醇氧化酶1启动子(PAOX1)可被甲醇强烈诱导但又被甘油等碳源所抑制,其分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表皮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多发于皮肤,其发病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近年来发病呈上升之势。目前针对恶性黑色素
全球史是一个在不断发展的新的史学流派,很多当代的史学家们都致力于全球史的研究,如威廉·麦克尼尔、菲利普·科汀、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杰里·本特利等。作为第三代全球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电气、电子信息、自动化以及其他电气信息类专业体系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多、概念抽象、实践性强、教学难度大,如何克服这些难题从而
博弈的概念是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提炼出来的,普遍存在于人类古老的智慧之中。博弈论在二十世纪正式成为独立的数学理论,并且成为经济学、军事和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