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菊谱考论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mzho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菊花谱录是我国历史上专门记述菊花栽培技术、品种及鉴赏等相关内容的专书。我国历代植物谱录中,菊谱的数量最多。谱中记载了非常丰富的生物学、农学知识,这些知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栽培技术的基础。谱中所记的菊花品评观点,是古人审美追求与倾向的反映,是古代人文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历代菊花谱录是研究传统菊品、菊艺、菊鉴的宝贵文献资料。 本文对见于记载的98本菊花古籍(其中包括画谱、诗作10本)进行了初步考证,整理出撰者、谱名、年代、版本等基本信息。对于部分失佚但残存于他书的菊谱作了辑录;对一些未见流传的菊谱则载明出处,以待后考;对于较为重要的菊谱,则尽可能全面地介绍其撰者生平、成书经过、版本流传、内容要点及特色。在对历代菊谱进行整体梳理后,归纳了我国历代菊谱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菊谱始于宋、滞于元、兴于明、盛于清;宋人重菊品,明人重菊艺,清人菊品与菊艺并重。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历代菊谱中,菊品类和菊艺类菊谱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88本见于记载的菊谱中,确切存世的有48本,重点阅读了36部有代表性的菊谱,研究分析了这36部菊谱中的菊花传统生物学知识和菊花传统栽培技术,并归纳总结出我国古代菊花生物学与艺菊技术的特点。 在对史料进行解读后,提炼出了古代菊谱中的生物学知识,涉及品种分类学,如花型分类、枝叶分类;生态学,如光、水、风等自然因素对菊生长的影响;生理学,如菊花自身生长、开花、结实、遗传、变异的机能。本文认为:古人对事物本质及原理的看法往往都是通过经验总结含蓄地表达出来,菊谱中所记的相关观点与近代引入的西方生物学相比,其道理实质基本是一致的,只是东西方表述方式有别。 在菊花传统栽培学方面,古人掌握的技术是很高很全面的,本文重点论述菊花繁殖、施肥、露地栽培、盆栽、疏摘整形、病虫防治技术,略论护叶、浅种深培、幻弄、抑扬技术。这些技术以精耕细作为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正确性。论述的同时,注重客观评论传统技术的优劣,注重分析技术的发展创新对菊鉴、菊品发展的影响。 最后,文章以历代菊谱为出发点,在广义文化的范围内,简略论述菊谱中的菊文化。阐释了菊名是深厚文化的载体,说明了菊花象征君子、寿客的精神内涵代代传承,论证了菊花审美思想发生了从重比德到重观赏性的转变,介绍了历朝历代表现出的主流审美倾向,并稍带提及菊花饮食文化。
其他文献
连队党支部是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是“一线战斗堡垒”。连队党支部的坚强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高低。因此,帮促后进连队党支部建设是摆在各级领导机关尤
目的:探讨中药新药区别于化学药新药的评价思路.方法:以真实世界证据为工具,以整体证据评价为方法,以电子化的患者报告结局为技术支持,创新中药新药评价思路.结果:1)提出中药
目的:研究在当前环境下如何构建满足行业需求和监管要求的药品追溯体系,为指导相关方在统一框架下建设药品追溯体系提供参考,以期实现药品追踪溯源的目标.方法:结合当前药品
目的:应用FMEA法对药品检验过程的风险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组建分析团队、分解流程、建立评分标准、识别分析失效模式并分析评估各失效模式的严重程度,估计发生度,确定检测度,
温度会改变黏土材料的内部结构和化学组成,这些变化因不同的烧成制度、不同的制作原料而不同,因此,陶瓷器等热环境下的产物,一旦制成,其内部结构通常不会轻易改变。正是原料和烧制
学位
目的:对《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9年版)修订过程中的显微鉴定技术和显微标准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高标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方法:通过对增修订的91个品种的中药显微鉴别
异常毒性最初是一种确保复杂成分制剂生产工艺一致性及安全性的辅助检测手段,后来成为针对外源性毒性污染物的通用安全性检测项,曾在世界范围内被各国药典收载.由于该检测与
本文首次从多角度概括了百年前岭南铁路创建的时代背景和中间经历的曲折道路,分析了相关人物如洪仁玕、郭嵩焘、李鸿章、张之洞、李瀚章、孙中山、康有为、詹天佑、张煜南、
目的:结合质量风险管理理念,制定偏差处理流程,研究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法在偏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两个实际偏差事件为例,阐述FMEA法在药品生产偏差处理过程中的
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检测(ISO/IEC: 17025)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不符合项的发现与改进,对识别体系薄弱环节,保证体系持续改进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和讨论A药品检验机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