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挖掘及DIR和GH9基因家族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为纺织工业提供天然纤维原料。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和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是目前栽培范围最广的两个棉种,陆地棉产量高但纤维品质中等,海岛棉纤维品质优异但产量低。挖掘分析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有利于明确优质棉纤维形成的分子机理,同时为分子育种提供候选基因,有利于实现高产和优质性状的有效聚合。基于RNA-seq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能够简单高效地鉴定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棉中,在海岛棉中的进展相对缓慢,尤其是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纤维转录组挖掘并验证棉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及应用价值。本研究以棉纤维品质极其优异的海岛棉品种Pima90-53和Hai7124为材料,采集开花当天的胚珠以及开花后5、10、15、20、25、30天的纤维构建测序文库进行RNA-seq,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分析鉴定海岛棉纤维伸长和次生壁加厚优势表达基因,解析优质棉纤维形成的分子机理。以陆地棉“双30”品种HY405和ND13为参考,筛选海岛棉纤维伸长和次生壁加厚优势表达基因中的海陆差异表达基因,挖掘棉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并通过转基因拟南芥和海陆回交BC3F5群体验证其功能。此外,对棉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DIR和GH9所在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其在棉纤维发育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在海岛棉中鉴定到759个与0DPA的胚珠相比在5、10、15 DPA的纤维中皆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分析其在棉纤维发育中的表达模式,确定了 346个仅在伸长期上调表达的“海岛棉纤维伸长优势表达基因”,其功能主要富集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构成、细胞形态建成、细胞壁修饰、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质转运、果胶分解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ROS响应、腺苷甲硫氨酸代谢、超长链脂肪酸代谢以及水分输送等。更进一步,在346个海岛棉纤维伸长优势表达基因中,鉴定到42个与陆地棉相比在海岛棉5、10、15 DPA的纤维中皆上调差异表达的基因,作为伸长相关棉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42个基因中包括多个众所周知的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具有重要的育种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同源克隆方法从海岛棉品种Pima90-53的10 DPA纤维中克隆到其中的40个基因,在拟南芥中过表达生长素信号转导基因GbarA05G037170、短链脱氢酶基因GbarD09G016550以及两个“novel基因”GbarA05G020690和GbarD12G007360,导致转基因拟南芥叶片表皮毛或者暗生长的下胚轴细胞显著伸长,进一步表明其重要性。2.在海岛棉中鉴定到2275个与0 DPA的胚珠相比在20、25、30 DPA的纤维中皆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并通过分析其表达模式筛选到647个仅在次生壁加厚期上调表达的“海岛棉纤维次生壁加厚优势表达基因”,其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壁发育,参与纤维素、木聚糖、葡糖醛酸木聚糖、阿拉伯聚糖、果胶、木质素、糖蛋白等生物大分子以及阿拉伯糖、半乳糖、蔗糖等低分子糖的代谢。在647个海岛棉纤维次生壁加厚优势表达基因中,鉴定到48个与陆地棉相比在海岛棉20、25、30 DPA的纤维中皆上调差异表达的基因,作为次生壁加厚相关棉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基于海岛棉和陆地棉参考基因组序列差异,成功开发其中39个基因的SNP分子标记,能够准确快速区分海岛棉和陆地棉直系同源基因,在此基础上使用39个分子标记对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海陆回交BC3F5群体(供体亲本:Pima90-53;受体亲本:CCRI8)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表型数据发现本研究所鉴定的次生壁加厚相关棉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对陆地棉的转移渐渗能够增强其棉纤维强度。3.在伸长相关棉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中发现一个dirigent(DIR)基因,其在棉纤维发育领域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对其所在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到107个海岛棉DIR基因和107个陆地棉DIR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DIR-a、DIR-b/d、DIR-e和DIR-f四个亚家族,其中DIR-a和DIR-e在进化上很保守,而DIR-b/d亚家族因发生大量串联复制在棉花中快速扩张和进化。基于RNA-seq数据在海岛棉和陆地棉DIR家族中鉴定到多个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并通过分析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解析其差异表达机制。此外,在拟南芥中过表达GbDIR78增加叶片表皮毛和下胚轴细胞的长度,表明GbDIR78能够促进细胞伸长,推测其涉及调控类黄酮向木脂素的代谢流动,这为棉纤维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4.在次生壁加厚相关棉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中发现一个endo-β-1,4-glucanase(GH9)基因,在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和重塑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所在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海岛棉中鉴定到53个GH9基因,分为A、B、C三组,定位在22条染色体上,多倍化事件是海岛棉GH9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基因复制后经历严格的选择约束。A组4个成员在棉纤维发育整个时期尤其是次生壁加厚期高表达,C组6个成员在棉纤维起始和伸长期优势表达,B组具有相对复杂的表达模式,生长素和乙烯可能在GbGH9s的转录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回交将GbGH9B6导入陆地棉可提高棉纤维强度。综上,本研究在海岛棉纤维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各鉴定出一批优势表达基因,初步解析了优质棉纤维形成的分子机理;鉴定到42个伸长相关棉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验证了 4个基因在细胞伸长中的作用;鉴定到48个次生壁加厚相关棉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开发了 39个基因的SNP分子标记;明确了棉纤维品质改良候选基因DIR和GH9所在基因家族在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并解析其转录调控机制,验证了 GbDIR 78在细胞伸长中的作用。这些发现有助于加深对海岛棉和陆地棉纤维品质差异分子调控机制的理解,也有助于今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实现棉纤维品质基因的有效聚合。
其他文献
学位
航天装备可靠性是其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挥结构最佳性能的基础。薄壁加筋结构作为航天装备的主承力构件,其使役性能直接关系到发射任务的成败。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广泛存在于结构生产制造和服役等各个阶段之中,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结构使役性能产生的影响,通过优化设计方法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靠度优化方法作为量化结构失效概率并从设计层面处理其失效问题的重要手段,如何保障结构可靠度分析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做法,包括设计适合学生个体的问题、与文本相关联的趣味性问题、有利于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主干问题、基于文本体验引发思考的问题以及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开放性问题五个方面,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等离子体与壁面材料的相互作用是实现在经济上可行的聚变能应用的主要挑战之一。目前金属钨(W)凭借其优异的热机械性能、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和较低的氚滞留率等特点,已被广泛认为是等离子体面壁材料(PFM)的首选材料。但大量实验表明,当W壁暴露在低能量、高通量聚变等离子体下时,W壁表面形态会发生变化,并在特定条件下形成“模糊特征”的纳米绒毛结构。这将严重影响PFM的热机械性能、增加氦(He)及氢同位素的滞留率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电子皮肤、健康监测等领域的飞速发展,柔性可穿戴传感技术的研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小尺寸性、导电性、柔性、化学稳定性和制备简易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可穿戴器件的制备。其中以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线圈等)为传感介质的应变传感器展现出灵敏度高、应变范围宽、分辨率高等优异的性能。但目前不足的是,其应变过程中电导率的变化机制尚不明晰;同时除了应变传感之外,对其
针对碳减排的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简称EEDI)要求的强制实施,以及出于航行安全考虑而出台的船舶主机最小推进功率规定,对船舶方案设计阶段快速性性能预报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船舶快速性的船型优化在船舶产品开发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船舶快速性以及与快速性相关的航行安全问题的预报技术开展了研究。采用数值仿真技术、物理
本研究根据荧光探针设计原理和基于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原理,在荧光团兼蛋白靶向的药效团1-氧-1H-非那烯-2,3-二腈(1-oxo-1H-phenalene-2,3-dicarbonitrile,OPD)衍生物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控发色团的反应活性和改变不同理化性质的取代基以及空间位置,获得特异性识别蛋白质等不同目标分析物的荧光探针,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在OPD的6位引入不同供吸电子能力的苯硫基作为
近年来,盱眙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富民"的原则,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小龙虾做成大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增收、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发展之路。2020年,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203.92亿元,是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连续5年位居全国水产类品牌第一名,目前产业规模超百亿元,形成了"一虾先行、诸业并进"的生动局面。聚力虾稻共生,做大产业。先后制定《虾稻共生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方
期刊
钛硅分子筛TS-1因其优异的催化氧化性能,成为分子筛催化领域的里程碑。由TS-1与H2O2组成的催化氧化体系在烯烃环氧化、酮类氨肟化和芳烃羟基化等过程被广泛研究,其中苯酚羟基化、环己酮氨氧化、丙烯环氧化、丁酮氨氧化相继实现工业化。近年来,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绿色技术受到人们关注,特别是高效TS-1催化剂的研制。为此,人们在TS-1分子筛的钛物种、粒度调变、孔道调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尽管如
针对近场地震记录较少的现状,地震动模拟综合考虑了震源、传播路径和场地条件的影响,能够合成设定地震在场点产生的地面运动,为工程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提供可靠的输入地震动。在地震动模拟中,震源谱、断层模型以及地形特征对地震动的幅值和频谱特性有显著影响,有必要开展深入和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提高地震动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模拟方法的工程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上背景,本文围绕随机有限断层方法的震源谱、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