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再生纤维原料的大量使用,出废纸中杂质带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胶黏物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废纸胶黏物主要存在于废纸浆和后续的白水系统中。当它们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湿部脱水不均匀,从而引起纸页洞眼、色斑等纸病。另外它还可能与其它污染物协同,产生一系列的腐蚀问题,造成胶黏物障碍而影响生产,因此研究胶黏物问题对废纸回用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两种脂肪(酯)酶对自制再生纤维制浆废水中的胶黏物控制进行研究。文章研究探讨了自制制浆废水的特性,并通过红外、GC-MS分析表征了废纸制浆废水中的胶黏物的组成。利用生物酶对再生纤维制浆废水进行处理,优化了工艺条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研究了生物酶处理前后的pH变化,以及借助红外光谱检测、GC-MS分析等对脂肪(酯)酶处理前后的废水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另外通过胶黏物模型物的构建和用两种酶处理模型物废水,对生物酶胶黏物控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脂肪酶能有效破坏胶黏物中的酯键,对脂类物质的去除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对自制制浆废水的特性研究发现,废水浊度为76.0NTU,电导率1.05ms·cm-1,颗粒平均粒径10243nm,CODcr为3650mg/L,pH9,阳离子需求达0.725meq·L-1。红外分析表明1300-1000cm-1之间的酯醚类CO-O-C、C-O-C键吸收峰比较集中,3600cm-1处的O-H伸缩振动显示为弱吸收,说明废水中醇盼类的-OH较少。GC-MS分析表明分离出的物质组分有二十余种之多。其中含量较多的是对羟基苯甲酸、十二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脱氢松香酸、二十烷酸,几种物质含量之和超过了56%。本文通过研究,筛选出了脂肪酶对制浆废水处理反应的最佳条件,其结果是酶用量为20u/100mL,温度为50℃,pH为7.5,反应时间为2h时,R酶处理废水中胶黏物效果最好;酶用量为15u/100mL,温度为50℃,pH为7.0,反应时间为2h时,S酶处理废水中胶黏物效果最好。在优选实验条件下,通过对由胶黏物模型物组成的模拟废水进行处理,GC-MS分析表明模型物模拟废水抽出物中检出成分有40种之多,检出的有机物量占抽出物总量的99.66%,检出物包括酸、醇、苯、烷、醚类,相对含量超过5%的有机物是十六烷酸,顺-十八碳烯酸,十八碳烷酸,山达海松酸,脱氢枞酸,枞酸,胆固醇。生物酶处理前后有机物种类和数量没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类有机物相对含量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脂肪酶处理后,十八碳烷酸,山达海松酸,脱氢枞酸,枞酸,油醇,亚油酸,海松酸,异海松酸,单油酸甘油酯明显的降低,说明脂肪酶对树脂酸的降解作用明显,从而能达到有效控制树脂障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