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空间计量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n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高地,在区域发展中地位重要。作为一个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省份,尽管四川省历年农业增长速度较快,但依然不是农业强省。面临着农业新科技、新管理方式的应用导致的农业劳动力过剩;农业生产者的专业技能还不够高;农业发展的后备土地资源较缺乏;农户经营规模小不利于效率的提升等问题。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在于农业产出的高效推进,因此,只能依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实现。有必要研究过去3个五年规划中四川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状况,通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和模型研究,挖掘出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农业的改造升级建言献策。依据统计分析检验删除冗余的指标,筛选出衡量四川省农业产出的农林牧渔总产值以及五大投入变量,使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出四川省历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四川省农业产出增长的71.17%来自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平均增长3.9%。四川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完全依赖于农业科技进步的快速提升,贡献度达到了105.1%,但技术效率的负增长降低了技术进步的提升作用。通过对全省和五大经济区进行收敛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农业发展总体上不均衡,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构建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各因素对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空间个体之间的地理效应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很强的正向作用,得益于技术的外溢和技术效率的快速扩展,农业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进相邻地区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四川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还比较低,具体表现为农村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农业科技与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原因在于当前部分农村区域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畏惧消费的心理依然存在:农业机械动力的贡献度不够高,原因在于机械的研发与农业新技术的不匹配,农业机械的推广度偏低和机械的使用成本高;当前的农户经营规模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技术效率的提升,急需改革现有的农业土地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四川省的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四条建议:建立健全农用机械使用体系,大力普及农业机械化操作;大力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增强农业生产者的科技意识和农业消费动力;发挥地区间的空间效应作用,促进技术进步与技术应用的快速扩展;改革农业土地流转机制,进行规模化经营和获得资金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黏连及肥厚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注药组20例和非注药
养猪业是泰安市畜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泰安市的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户数和出栏总量有了较快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扩大了泰安市生猪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
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集群政策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本文以农业产业集群政策绩效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
土地征用的过程,实质上是政府、开发商、农民三方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影响了农民的博弈地位和博弈策略,进而影响着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这正是本文研
现阶段,有机蔬菜的发展拥有较多的目标消费人群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但目前国内大面积、高标准、配套齐全、综合性较强并严格按照有机蔬菜生产规程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不多,且存在
科学的草场管理模式一定要兼顾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使二者相结合。本文以管理主体为主线,对游牧至现行草场承包经营的不同时期草场管理模式进行了归纳梳理并阐述了内蒙古草原
中国耕地面积占全球耕地面积总数的8%,人口比例却达到20%,因此粮食生产是头等大事,而其中产量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目前已有较多学者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粮食产
吕梁市是山西省红枣产业的最大产区,红枣年产量占全省的60%。红枣产业作为吕梁市的一项主导、优势产业,是吕梁“8+2”产业发展计划、“十三五规划”中精准扶贫的目标。因此,
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渔业协定的陆续签订,及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的恶化,海洋渔业资源逐步趋于匮乏状态,迫切需要渔民转产转业。在这样的背景状况下,渔民的就业状况发
随着湖南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衡东县油茶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当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政策,大大促进了衡东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然而,衡东县的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