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自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损伤失效机理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以其作为增强体的聚乙烯自增强(PE/PE)热塑性复合材料由于纤维和基体材料的化学相容性,可很好地发挥UHMWPE纤维的综合优良性能,因此,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先进复合材料。研究PE/PE复合材料的损伤失效机理,对确保其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的力学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也有利于获得最佳的结构设计。现有对复合材料损伤失效机理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增强的热固性复合材料上。然而,由于基体的塑性性能、复合材料的热塑成型等特点,热塑性复合材料力学行为与热固性复合材料有很大的差异,而近年来随着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快速发展,工程领域应用热塑性复合材料越来越广泛,因此,对热塑性复合材料损伤失效机理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对PE/PE热塑性复合材料损伤失效机理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逐渐破坏过程,一般包含有基体开裂、纤维断裂、纤维抽拔、纤维-基体界面脱粘和分层等多种损伤模式。为了准确揭示PE/PE复合材料的逐渐损伤过程,本文开展了两个部分的研究工作:一是以基于逐渐损伤分析的有限元法作数值模拟研究,实现对层合板损伤进程及强度等性能的预报;二是以基于信号模式识别(PR)分析的声发射(AE)技术作实验检测研究,获取关于复合材料损伤进程的更丰富信息,并实现对模型的验证。本文为两种方法研究中尚存在的很多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并以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解释热塑性复合材料损伤机制与检测分析的方法。   在数值模拟研究中,首先开展了几种UHMWPE/LDPE单层板(0°、90°和45°)的力学测试实验,对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发现,该材料的纵向、横向与偏轴剪切拉伸均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其纵向拉伸强度远大于其它两个方向上的拉伸强度。针对这一特性,以分段线弹性方法考虑了复合材料各向材料属性(E1、E2和G12)的非线性,并结合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逐渐损伤有限元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纵向、横向与面内剪切非线性的PE/PE层合板逐渐损伤模型。   然后,利用ANSYS软件对所建立的含材料非线性的PE/PE层合板逐渐损伤模型进行模拟,采用APDL语言编写了参数化的有限元分析程序。模拟研究了单层板的材料非线性对其力学行为的影响及层合板的逐渐损伤过程。与拉伸试验数据对比的结果表明:UHMWPE/LDPE复合材料的各向材料属性(E1、E2和G12)非线性对于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具有重要影响,而巨的非线性对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拉伸力学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以分段线弹性的方法表征各向材料属性的非线性,可简便有效地分析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由于材料非线性而造成的非线性力学特性;所建立的含材料非线性的逐渐损伤模型清楚地揭示了UHMWPE/LDPE层合板在拉伸损伤过程中的基体开裂、纤维-基体脱粘和纤维断裂等损伤模式,并能反映损伤的进程,它简便地呈现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非线性拉伸过程,在应力-应变发展趋势与拉伸强度、断裂应变等性能预测上都与拉伸试验结果相一致,取得了良好的模拟结果。   在声发射检测实验研究中,首先研究了几种简单铺层(0°、90°和[±45°])UHMWPE/LDPE复合材料的损伤AE特征及失效机理。采用模式识别(PR)一般分析方法对AE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和聚类分析。在聚类分析中,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获取了较好的分类结果。结果表明,PR技术对UHMWPE/LDPE热塑性复合材料损伤AE信号的区分是客观适用的,并可有效地对信号进行除噪:PR方法能别出试样中的基体开裂、纤维-基体界面脱粘、纤维抽拔和纤维断裂等损伤模式,识别结果与利用SEM对破坏断面观察所得结果一致;借助AE信号累计数对应变的关系曲线,能清楚了解试样中各种信号类别的活动特性,再结合每种试样的特点,并可较合理地辨清损伤模式与信号类别的对应关系,从而掌握试样的损伤活动特性。   因此,本研究以0°、90°和[±45°]UHMWPE/LDPE热塑性复合材料为分析对象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辅以对LDPE基体和UHMWPE纤维的声发射检测分析,建立起一种能客观识别复合材料试样中未知信号类别损伤源机制的无监督识损伤AE信号,另一方面,通过选取适当的样本数据,SPR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对复杂铺层层合板损伤AE信号的快速区分;本文设计了从基体、纤维和简单铺层复合材料的分析中获取各种损伤模式的典型信号波形特征与AE信号数据,为上述两种分析方法在复杂铺层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解决了关键性的问题,获得了合理的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UHMWPE/LDPE层合板的研究得到了较一致的分类结果,表明PR技术分析具有客观一致性,层合板中不同损伤源机制所产的信号具有可分性。   分析结果显示,对于[0/90/±45]s层合板,其主要损伤机制有基体变形开裂、纤维断裂、和纤维-基体界面脱粘破坏,并伴有少量的纤维抽拔损伤,这些损伤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中纤维的损伤与断裂是层合板失效的主要原因。以这一结果对逐渐损伤模型所揭示的层合板损伤进程及机理进行了验证。研究最终表明,本文建立的含材料非线性的逐渐损伤模型可准确预报层合板的损伤特性,获得有关损伤的状态与进程;模拟的结果与声发射检测分析结果(包括SEM分析结果)相一致;同时,模型在对层合板应力.应变的发展趋势及其最终拉伸强度、断裂应变等均可以良好精度地模拟预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安装拆卸过程是事故多发环节,尽快研究一种塔机安装拆卸过程的安全监控系统势在必行。本文首次提出了利用机器视觉进行塔机安装拆卸过程安全
本文采用基于模型的开发方法对四缸汽油机电子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首先,针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对各子系统分别研究,详细阐述了空燃比控制、电子点火控制以及节气门闭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和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成品电池在投入市场前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现阶段大多数电池生产企业检测电池主要依靠人工和半自动检测设备。本文根据电池生产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对电池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并运用产品设计理论,设计研发了一条用于18650锂电池的自动检测生产线。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分析了 18650锂电池的检测需求,针对电池各检测项目进行了
学位
本课题在结合国内外液冷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开发新型高效液冷服,其主要功能是吸收人体的热负荷,维持人体核心温度的恒定,以提高作业人员在高温环境中的工作效率,延长工作
自汽车诞生至今,汽乍技术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汽车新技术正在向节能环保方向快速发展。当前研发汽车新技术都要在车辆的经济环保方面予以考虑,汽车燃油消耗和排放性能是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重要指标。在车用发动机节能环保技术登峰造极的背景下,研发新型车载节能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车辆节能性能。汽车尾气温差发电技术是一项新型车载能量回收技术,该技术通过温差发电装置将尾气中的部分废热转换为电能。国内相应的研究刚刚起步,
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关键部分是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安装在平台主体和桩腿的交接处,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平台主体和桩腿的上下相对运动、或把平台主体固定于桩腿的某一位置。具体
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手绘草图是设计者创作灵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基于草绘的建模技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将富有创造性思维的设计理念自由快速地表达出来,因此成为
创新性地运用了恒温恒湿室、热平板仪和塑料泡沫保温板,构建了平板仪上测试织物透湿量的实验装置,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其误差最大不超过0.06,为本论文中透湿杯面料两侧建立相同的
本课题以广东中能加速器有限公司的O-Max型直线加速器的治疗床为控制对象,研究了加速器治疗床的运动控制系统。论文具体分析了系统的设计要求,阐述了系统的功能,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本操作系统系统的控制对象是直线加速器治疗床,实现治疗床纵向和垂直方向运动的自动控制及检测功能,这两个方向运动均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治疗床同时具有现场手动操作和上位机远程操作。本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