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Coherence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English Compositions From Textual Metafunction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作为重要的语言能力之一,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语言学家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语言层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希望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本文作者将从增强学生文章连贯的角度进行探讨。连贯是英语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篇章语言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连贯也是非常抽象模糊的一个概念,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许多语言学家从语言学角度和非语言学角度对连贯进行了分析。本文将着重从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和主位推进过程、信息结构方面来讨论促成语篇的连贯的机制。 通过对大学生作文的分析发现学生在使用衔接手段和主位推进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在针对大学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老师对主位推进和信息结构不太了解,在教学中也就很少讲解到相关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和学生的主位推进和信息理论意识需要加强,使其能帮助提高学生作文连贯性。同时作者将对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70年代始,国际译学界开始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反映出西方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及其理论视野。这场革命以文化转向、理论渗透、学科整合为特点,向两个方向拓展:其一,不
维多利亚时代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特殊阶段,而托马斯·哈代创造力最鼎盛的时期就处于维多利亚时期。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塑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并对女性的命运表示出
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上的屋子》三部曲进行了分析。作者的双重文化身份和殖民地主题使她的作品具备了典型的后殖民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鲁迅和梁实秋翻译实践的异同比较。鲁迅和梁实秋都是中国近代文坛大家,前人也已经对两人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与传统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并不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