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绵蚜是国内外苹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国内外已有关于苹果绵蚜的种群动态及天敌对苹果绵蚜的控制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果园植被多样化与苹果绵蚜种群控制方面的研究报道。本论文旨在研究果园植被多样化对苹果绵蚜的控制作用,并初步探讨植被多样化的控害机理机理。于2002年5月在云南省昭通市果园的苹果树之间按3:2:2的比例种植黑麦草、白三叶、紫花苜蓿等作为覆盖作物,研究时间自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田间调查每周进行一次。
本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通过植被多样化可以有效地控制苹果绵蚜及其它次要害虫。生草园内苹果绵蚜的蚜群密度比清耕园低,2004年的峰值为1.5个/枝,而清耕园为1.7个/枝;生草园与清耕园的苹果绵蚜蚜群密度在2005年6月17日、7月29日、8月4日差异极显著(P<0.01)。生草园内苹果绵蚜的发生危害期比清耕园短。生草园和清耕园的苹果红蜘蛛虫情指数在2005年7月8日、7月29日、8月4日差异极显著(P<0.01)。生草园内叶蝉的发生量(0.048头/叶,2004;0.008头/叶,2005)低于清耕园(0.716头/叶,2004;0.016头/叶,2005)。
当地面覆盖作物处于花期时,生草园内的天敌数量明显多于清耕园;地面覆盖作物上苹果绵蚜的捕食性天敌的密度是清耕园的5倍(2004年)和4倍(2005年),天敌的发生期比清耕园提前了一个周,并且滞留时间比清耕园长半个月。苹果绵蚜种群和地面覆盖作物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有显著相关的同步性。
2004年生草园、清耕园天敌种群高峰期和峰值分别为:3月24日、0.17头/枝;4月28日,0.11头/枝,峰值密度是清耕园的1.5倍。树冠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期比清耕园提前了1个周,滞留期比清耕园延长3个月。
生草园与清耕园的害虫-天敌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在2004年4月22日、5月27日、6月3日、10月19日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在2004年4月8日、4月28日、5月27日、6月3日、10月19日差异极显著(P<0.01)。生草园内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S高于清耕园,生草园和清耕园的多样性指数H’在2004年5月20日、6月18日差异极显著(P<0.01)。
相对于清耕园,生草园内的温度降低但相对湿度增加,土壤温度差降低。果园环境条件的改变对苹果绵蚜及天敌的种群消长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