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醇在乙烯抑制ABA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及其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tou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控制植物水分散失和二氧化碳进出的通道,对植物的水分代谢、光合和呼吸作用至关重要,其孔径的大小受多种内在和外界因子的共同调控,如植物激素、光、水分、二氧化碳浓度、病原菌等。黄酮醇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活性氧清除剂,有研究表明其参与了乙烯抑制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诱导的气孔关闭,但关于此过程中黄酮醇的详细作用及合成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对此本论文以拟南芥莲座叶片为材料,利用药理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10μM ABA能够显著诱导野生型(Col-0,Ler-0)叶片气孔的关闭,外源黄酮醇槲皮素和山奈酚能显著抑制ABA诱导气孔关闭的效应。与野生型相比,ABA诱导气孔关闭的程度在黄酮醇合成缺失的突变体tt4-4中显著增强,在黄酮醇过量产生突变体tt3-1中显著减弱,表明黄酮醇能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10 μM乙烯前体 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显著抑制ABA诱导的野生型气孔关闭,ABA诱导的气孔关闭在乙烯过量产生突变体eto1中也极大地减弱,表明外源和内源乙烯均具有抑制ABA诱导气孔关闭的作用。ACC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作用在tt4-4突变体中变弱,而在tt3-1突变体中增强,表明乙烯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作用可能与保卫细胞中黄酮醇的水平有关。内源黄酮醇检测结果表明ACC与ABA复合处理显著提高野生型和tt3-1,尤其是tt3-1保卫细胞内的黄酮醇水平,对tt4-4无明显影响。相应地,ABA处理均能显著增加野生型、tt3-1、tt4-4保卫细胞中的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水平,其中,tt3-1增加的程度弱于野生型,tt4-4增加的程度强于野生型。ACC与ABA复合处理则显著降低了野生型和tt3-1,尤其是tt3-1保卫细胞内的H202水平,对tt4-4的影响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黄酮醇作为H202的清除剂,通过降低H2O2的水平正调控乙烯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2、为了进一步研究乙烯信号途径在黄酮醇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使用了乙烯受体突变体etr1-3和乙烯信号转导的重要元件EIN3突变体ein3-1。ABA能够显著诱导etr1-3的气孔关闭,但ACC不能抑制ABA诱导的etr1-3气孔关闭。与野生型相比,ACC与ABA复合处理不能诱导etr1-3保卫细胞内黄酮醇水平的增加。ACC与ABA复合处理不能抑制ABA诱导的etr1-3保卫细胞内H202增加。同时还发现,ABA也显著诱导ein3-1的气孔关闭,ACC也不能抑制其ABA诱导的关闭效应,ACC与ABA复合处理不能增加其内源黄酮醇的水平,不能抑制ABA诱导的内源H202增加。以上结果从遗传角度证明了乙烯受体ETR1和信号途径重要元件EIN3是乙烯诱导保卫细胞黄酮醇积累来降低H2O2水平从而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所必需的。3、为了研究乙烯诱导保卫细胞内黄酮醇合成的机制,我们研究了调控黄酮醇合成的转录因子MYB11、MYB12和MYB111在保卫细胞黄酮醇合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myb12-If、myb111和myb11myb12myb111突变体中,ABA诱导的气孔关闭程度强于野生型,而ACC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效应则显著弱于野生型;与野生型相比,ACC与ABA复合处理后保卫细胞内源黄酮醇的增加在myb12-If、myb111尤其是myb11myb12myb111三突中显著减弱,同时内源H2O2水平表现出相反的变化。myb11在气孔开度、保卫细胞内黄酮醇和H2O2水平上均表现出类似于野生型的反应。这些结果表明转录因子MYB12和MYB111参与了乙烯诱导保卫细胞中黄酮醇合成的调控从而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而MYB11在此过程中可能作用不大。4、与野生型相比,在光信号通路调控因子HY5的缺失突变体hy5中,ABA诱导的气孔关闭程度更大,ACC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程度显著减小,ACC与ABA复合处理后诱导的hy5保卫细胞内源黄酮醇积累显著减少,H2O2水平显著增加。HY5同源基因HYH的突变体hyh具有类似hy5的效应,但弱于hy5,hy5hyh双突的效应最强。在HY5-OX中,ABA诱导的气孔关闭效应极小,ACC也表现不出抑制ABA的效应,其保卫细胞内源黄酮醇水平在对照及各处理下均较高,H2O2水平则较低。这些结果表明转录因子HY5、HYH正调控保卫细胞内黄酮醇的合成,从而参与乙烯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其中HY5起主要作用。5、为探究miR858a对黄酮醇合成的影响,我们检测了过量表达株系MIR858a-OX#2、MIR858a-OX#5和表达减弱株系STTM858#1、STTM858#2气孔开度、保卫细胞内黄酮醇和H202水平的变化。与野生型相比,STTM858#1、STTM858#2的气孔对ABA诱导的关闭效应明显增强,ACC抑制ABA的效应显著减弱,ACC与ABA复合处理诱导STTM858#1、STTM858#2保卫细胞内源黄酮醇积累减少,H2O2水平增加。与野生型相比,而MIR858a-OX#2、MIR858a-OX#5的气孔对ABA诱导的关闭效应明显减弱,ACC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效应显著增强;ACC与ABA复合处理诱导MIR858a-OX#2、MIR858a-OX#5保卫细胞内源黄酮醇水平明显增高,H2O2水平则降低。这些结果表明miR858a正调控了乙烯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中保卫细胞内黄酮醇的合成,从而降低H2O2水平来调控气孔运动。6、为了探究HY5与miR858a的上下游关系,我们获得了HY5-OXSTTM858#2,hy5 ×MIR858a-OX#2杂交株系。结果表明在气孔开度、保卫细胞黄酮醇和H2O2水平上,HY5-OX×STTM858#2在对ABA与ACC处理的反应上表现出与STTM858#2相似的现象,hy5 ×MIR858a-OX#2与MIR858a-OX#2相似,表明在乙烯通过促进黄酮醇合成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中,miR858a在HY5的下游发挥作用。综上所述,黄酮醇通过降低H2O2的水平从而参与了乙烯抑制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在此过程中,转录因子MYB12、MYB111、HY5和miR858a作为正调控因子均参与了保卫细胞中黄酮醇合成的调控,且miR858a可能在HY5的下游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AA)是传统中药中常见的药效成分,但它存在着强烈的毒性,潜在的危害家禽养殖业。马兜铃酸A是马兜铃酸中主要的组成物质,肾脏是马兜铃酸侵害机体的靶器官,然而马兜铃酸对禽类的毒性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天府肉鸡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A溶液,探索其对天府肉鸡的急性毒性,根据改良寇氏法算出马兜铃酸A对天府肉鸡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结合测得的LD
猪非典型瘟病毒(atypical porcine pestivirus,APPV)可导致患病仔猪全身肌肉震颤、八字腿、运动障碍和吮乳受阻,严重可导致死亡。相关研究表明该病毒是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Congenital tremor,CT)A-II型的主要病原。目前APPV在四大洲、14个国家均有报道,给全球生猪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仔猪感染率较高,成年猪大多呈隐性感染,且与猪相关的多种病毒存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高。而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会使人们患上各种慢性疾病如新陈代谢紊乱、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糖尿病、高血压甚至是恶性肿瘤或癌症等。研究表明,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AA)在人血液中的含量水平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比如缺乏AA可以导致坏血病,缺乏DA会导致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帕金森
水稻直播作为一种节本、高效的轻简化栽培方式,逐渐受到重视。全苗难是制约旱直播发展的一大难题,中胚轴长度对促进全苗起着重要作用。关于中胚轴对水稻顶土动力源以及控制中胚轴长度性状的QTLs鉴定已有较多研究,但不同研究的结果因使用的材料而异,且缺乏对广泛资源材料顶土性状研究及QTLs挖掘。为解析水稻幼苗顶土出苗的动力学规律和鉴定新的控制中胚轴长度的QTL,本研究利用282份水稻核心资源材料进行水稻幼苗期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我国水产品相关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对日常膳食中营养要求的改变,水产品成为消费者补充优质蛋白的主要选择之一。近些年由于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以及医疗行业的广泛运用,使得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性增加,对食品安全的把控无疑是较大的挑战。本研究旨在调查成都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及耐药状况,并对其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主要结果如下:1.
在人类社会,双亲在孩子的成长、发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本行为的缺失会对后代成年后的心理及行为造成严重影响。众所周知,女性在成为母亲前经历了怀孕、分娩等生理过程,心理、激素水平和神经系统在这一期间发生了改变,这为母本行为的发生奠定了基础。而与母本行为不同的是,父亲在首次接触后代之前没有经历过怀孕、妊娠和哺乳的生理过程,因此父本行为的发生机制并不清楚。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对经历在雄性
铁(Fe)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要的矿质营养元素。铁营养的缺乏通常会导致作物体内叶绿素合成不足,叶片变黄,作物生长不佳,在极端情况下缺铁还可能导致作物完全减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是植物体内参与乙烯、多胺合成等过程中的重要酶,实验室前期已经从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中克隆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MxSAMS2,并对MxSAM
轮作模式的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也产生了大量的秸秆,其综合利用一直是生产上的难点和热点。同时直播栽培水稻技术的推广极大提高了水稻栽培的劳动生产效率,但直播稻的氮素吸收特点及其秸秆还田下的氮肥运筹方式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立足于西南地区典型的水旱轮作模式(麦-稻、油-稻),于2018-2019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崇州试验基地开展定位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麦/油秸秆全量翻埋还田(M1)和秸秆不还
水稻是我国及世界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会造成水稻的大量减产乃至绝收,且化学防治已经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飞虱为害的问题,因此培育自身携带抗褐飞虱基因的水稻品种对水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以一个高抗褐飞虱的籼稻恢复系蜀恢715(R715)为实验材料,通过抗性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对R715进行了抗性研究,以期发现新的抗褐飞虱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抗性鉴定:R715的
为探究水旱轮作稻田不同秸秆还田与稻季水、氮管理对提高水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养分的机制。本研究在不同轮作模式下,以超级稻F优498为材料,通过2018-2019年连续两年定位试验,2018年设置了不同轮作模式秸秆还田与稻季精确减氮施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即,小麦-水稻、油菜-水稻和青菜-水稻3种不同轮作模式下前作秸秆(残茬)覆盖还田,稻季设不同3种不同施氮量处理(不施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