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住宅价格在不断增长的同时,还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区域内城市发展迥异,房地产市场发展具有显著差异。我国一直倡导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及形成影响因素,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深入了解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变化规律和影响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本文从不同空间尺度和维度,综合分析了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对住宅价格的作用差异。首先以长江经济带123个地级市的住宅价格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研究长江经济带内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格局,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人口、经济、社会、行政等级等宏观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城市住宅价格的作用差异。城市住宅价格不仅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城市住宅价格也受建筑特征、邻里特征、区位特征等城市内部的微观因素影响。本文选择长江经济带上游的重庆、中游的南昌和下游的南京这三个典型城市作对比研究,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分别对三个城市做全局趋势分析,研究长江经济带上不同区位、不同规模城市内部住宅价格在空间上总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分别分析在三个不同规模城市内部,其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构建GWR模型对比分析微观视角下的影响因素对城市内部住宅价格在空间上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间的住宅价格在总体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空间上呈正的空间相关性,且集聚特征显著;住宅价格高值区集聚在省会城市和东部城市,低值区集聚在湖南省和四川东南部的地级市。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房地产开发共同影响着长江经济带城市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高端从业者占比对住宅价格具有增值效应;住宅供给与住宅价格呈负相关关系;而收入水平和人口规模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整体上与长江经济带东部城市的住宅价格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西部城市住宅价格为负相关关系。城市内部住宅价格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均衡,整体上住宅价格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边缘郊区递减的趋势,同时重庆和南昌的城区内部住宅价格在空间上又出现多中心的分布模式。南京市则呈双核模式。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因子对价格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城市内部住宅价格影响较大的因子是房龄和距离CBD的远近。同一因子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在不同空间也具有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