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国在1995、1996年的时候正式提出来的目标。在当前阶段,我们提出“培养企业家精神”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将对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加速实现产生积极的作用。 “企业家是人类社会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他们具备了经营管理企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是以创新为根本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协调,以实观企业与社会整体利益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有效结合为目的企业经营者。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以企业家自身特有的个人素质为基础,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包括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等主要内容在内的一种综合的精神品质。在企业家精神的丰富内容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因此,本文对企业家精神培养问题的探讨也是围绕它来展开。另外,由于我们是在加速实观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培养企业家精神”的问题,因此,作为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指导理论——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也是指导企业家精神培养的根本理论依据。除此之外,有关企业家、企业家精神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以及与创新相关的理论也从多个方面为我们解决“培养企业家精神”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当前阶段,为了加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目标,我们不仅需要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市场机制,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方面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加速转变,而且还需要有大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微观主体作支撑。以上这些复杂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企业家精神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企业家在观念、制度、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仍然存在许多的不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养企业家精神。我国多年来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所取得的成就从各个方面为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变得可行。—— 根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家在创新方面的不足所进行的分 析,我们认为,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主要需要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营造鼓励、支持企业家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二是完善有利于创新精神形 成的制度安排;三是加大国家在对技术创新的系统支持方面的力度。本文在最 后部分就从以上这三个方面出发为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