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图示与活跃建筑 ——现代建筑的四重活跃性基础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ean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结合建筑历史、理论、哲学、具体建筑案例,从身体与事物、思想、建筑相互感知的视角论述,旨在说明建筑在某种意义上不只是再现其他事物意义的载体图像,而是自身的概念、创作过程、建筑成果,分别具有活跃表现的具身。在进入20世纪的活跃建筑分析之前,论文先论述了自维特鲁威开始,历经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笛卡尔身心二元时期、启蒙思想和崇高美学时期、建筑风格及美学目的时期、建筑感受等历史时期的典型活跃建筑。透过梳理历史上的活跃建筑,论文试图表明20世纪的现象学哲学、建筑现象学理论,在本质上具有与传统建筑理论的共通性、创造性、活跃性。随后论文以建筑现象学的具身思考和交叉主体思考作为建筑活跃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在论述20世纪的建筑时,本文通过继续分析身体与建筑间交互主体的历史、理论、哲学和案例,结合建筑创作的过程,总结出四重身体与外在存在之间的活跃关系,用以论述身体感知与建筑创作及表达之间的活跃思想与活跃实践。论文第一章通过舒尔茨的场所精神、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建筑材料活用,来论述身体与物质、场地和时间之间所蕴含的创造性与活跃性。第二章进一步论述森佩尔建构理论的“戏剧性”和埃森曼的“类生建构”,探讨建筑创作如何将发掘出的物质潜质,建构为新的建筑整体。第三章讨论梅洛-庞蒂的“肉身”和“可逆”思想,并结合有同样追求的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建筑思考,来论述经过物质潜质建构的建筑整体,如何反向地让身体产生新的感受,并能够与身体之间持续碰撞出新的感知。第四章结合伯格森的基本时间和绵延理论,讨论路易斯康的“零卷”思想、王澍的象山校园、弗兰普顿的“巨型”理论等经典现代建筑案例与思想,论述建筑在建成之后,还将有能力继续与身体之间绵延出新的身体、构成建筑整体。在结论部分呈现了笔者多年来对建筑的思考,建筑不只是对其他知识和需求的再现物体和图像。我想强调建筑创作是一个动态的身体感知过程,它与思想、物质、建构、形式、类型、空间、风格等在不同阶段相互交叉和塑造,最后形成能够继续活跃的建筑整体。
其他文献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以脑部病变为基本特征的慢性精神障碍类疾病,其患病率、自杀率、死亡率和复发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和健康。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自噬和炎症有密切联系,促进自噬可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抑制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开心散(KXS)最早记载于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由人参、茯苓、远志和石菖蒲四味中药组成。在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中,开心散展现出良好的抗抑郁药效和抗炎作用,但其是否
学位
学位
环境地球物理学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相比较于传统的环境钻探方法,具有高效、便捷、成本低、数据量大且连续等显著优势,吸引着研究者和生产单位的兴趣。我国大批的污染场地缺乏有效且高效的精细表征的技术,而新兴的环境地球物理方法为这一困境提供了解决思路。本研究以铬场地污染为例通过对电阻率和污染物浓度及介质的相关室内研究,构建相关关系,并开展了实际场地勘探。以高密度电法(ERT)为主要探测技术,辅以探地雷达(G
6D姿态估计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抓取、增强现实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然而,现实物体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复杂的场景环境都对6D姿态估计提出了许多挑战。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6D姿态估计方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鲁棒性,本文对基于深度网络的目标6D姿态估计算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YOLO-6D速度精度均衡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注意力的轻量级姿态估计算法CA-YOLO-6D。首先,采用
“无边的作坊”这个概念描绘了具有地域性与社会性维度的工具性。这种工具性深深地渗透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所对应的独特的劳作条件中。相对于过分区分劳作与居住场所的美国与欧洲语境,这种扎根在农耕社会的家庭作坊包含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带有社会性含义的空间营造现象。在现代建筑理论中,这种带有社会性操作含义的空间被理解为一种建筑作为社会性媒介的“工具性”概念。本研究基于这样一种意识,即对工具性的探讨不能与其环境割而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于其高能量转换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和燃料灵活性,是非常有前途的能量转换装置。阳极是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SOFC的工作特性。SOFC的阳极不仅要为燃料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提供场所,还要承担转移电子和气体的任务。传统的镍基阳极受到很多限制,如氧化还原循环下的结构损伤、硫中毒和碳沉积等。因此开发替代镍基阳极的材料是目前SOFC研究的一个热点。阳极的电化学性能不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成熟,制度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中国金融子市场间及中国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间的联系愈加紧密,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表现为股票市场外资参与度提升、债券市场标的数量与品种增加、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持续深入等。但随着金融市场内部、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其风险也在逐步增大,基于市场间相依性的金融风险传染造成的影响也愈发严重。紧密联系的金融市场会推动资本快
随着近几年柔性器件研究的不断发展,将柔性电子与电致变色器件结合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电致变色器件(ECD)具有颜色丰富、低能耗和开路记忆等优势,柔性ECD通过与可穿戴、自供能和传感等技术结合,赋予器件轻质、可视化存储和自适应隐身等特性。然而,目前柔性ECD的制备方法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受限于基底面积、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在形变过程中也难以保持机械稳定性,无法满足应用需求。而实现柔性ECD稳定性能的关键
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正处于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换的过渡阶段,宏观调控呈现出“量价并存”的混合型特征。为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银行需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丰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同时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以疏通和完善。有鉴于此,本文系统地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过程中的规则设计、目标优化以及传导有效性等问题展开研究,为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本文首先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