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但要受到其内部系统各要素、性能、行为等变化的影响,还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等的交换。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对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壮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安宁、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也带来重大的影响。因此,评价民营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现代企业研究的一大热点。以此为论点,本文基于管理熵和耗散结构理论,运用多种方法来对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回顾和总结对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评价的相关文献,提出他们研究的不足之处,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以及可能创新之处。接着介绍了管理熵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内涵。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从正熵流和负熵流两个方面出发,深刻地分析了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四个关键性因素:环境熵、市场熵、技术熵和制度熵。从管理熵和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民营企业熵流分析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内部各层次之间的相对权重,通过熵流值的计算,建立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评价。此后,本文基于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度报告、年度财务报告和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数据,结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最后总结了本文对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展望以后的研究。总之,合理地评价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广大中小企业规避风险,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健康、长期的发展都是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的研究不但在促进国民经济资源配置优化,推动战略性产业集聚,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保持企业的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相关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