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筛选胚性愈伤组织率高的玉米基因型并探讨玉米幼胚在离体培养过程中诱发变异的因素,同时为广西区今后玉米转基因育种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进行了本次试验。 试验以540、7932、9313、7313、5010、HQ2、综31七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幼胚离体培养,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分化和植株再生及再生植株的生根、炼苗、移栽等试验,对影响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优化了玉米幼胚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方法;从细胞学、植物学、生理生化、农艺性状等方面对再生植株进行了鉴定。主要分析了基因型、幼胚大小、2.4—D和AgNO3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初代只有以540、7313、5010、HQ2、综31可以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胚性率分别为12.0%、82.5%、7.2%、63.1%、71.1%。选择大小为1—2mm的幼胚作为外植体有利于获得理想的愈伤组织,2.4—D是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必不可少的植物激素,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2.4—D浓度以2.0mg.L-1为宜,不同基因型的胚性率分别为17.1%、97.5%、15.2%、94.4%、92.9%。在愈伤组织继代过程中2.4—D浓度也是以2.0mg.L-1为宜。但2.4—D又是诱发变异的主要因素,应尽可能降低2.4—D的用量,以减小其对愈伤组织的毒害作用,保证再生植株保持母本的遗传稳定性;AgNO3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化和生长,最佳浓度为10mg.L-1,在继代过程中比没有加AgNO3培养基的胚性率分别高出7.9%、26.9%、17.4%、19.0%。愈伤组织通过继代可以扩大繁殖和相互转化,但继代也是造成遗传不稳定的因素之一,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再生植株的变异率也随着升高。通过对再生植株的鉴定发现再生植株在染色体、解剖结构、形态、过氧化物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