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半月板具有维持膝关节稳定、承受重力及吸收震荡等功能。外侧半月板撕裂是最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撕裂的半月板引起胫股关节应力分布异常,膝关节不稳;不但保护关节软骨的功能削弱,反而剪切磨损软骨;部分撕裂的半月板引起膝关节弹响及绞锁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目前公认的治疗采用微创方式,为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术。至于手术疗效,各研究报道不一。荟萃分析总结出半月板切除术后疗效不佳的高危因素有半月板全切除、退行性改变、外侧半月板切除及软骨损伤。有研究认为年龄也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新英格兰杂志中的一项研究发现35至65岁的半月板撕裂患者,关节镜下治疗的疗效与假手术无显著差异。此外,半月板撕裂后病程延长,软骨损伤发生率也增加。半月板撕裂合并有软骨损伤患者在膝关节镜手术人群中比例高达60.1%。然而,对于患有半月板撕裂和严重软骨损伤的患者,关节镜治疗的适应症及其疗效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对比分析外侧半月板撕裂与其合并外侧间室不同程度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影响关节镜治疗外侧半月板撕裂疗效的因素。目的:1、回顾性分析关节镜技术治疗单纯外侧半月板撕裂的疗效;2、比较关节镜下治疗单纯外侧半月板撕裂与伴有外侧间室软骨损伤的疗效;3、对比分析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外侧间室不同程度软骨损伤的关节镜疗效。方法:1、从2010年到2012年,将关节镜下发现外侧半月板撕裂伴有外侧间室软骨损伤的患者设为软骨损伤组,共75例。男、女性患者分别有35和4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3岁至73岁(平均42.3岁)。2、依据软骨损伤Outerbridge分级,将OuterbridgeⅠ-Ⅱ、Ⅲ级和Ⅳ级分别设为软骨损伤A、B和C组。软骨损伤A组有34例,平均年龄为37.4岁;B组22例,为44.5岁;C组19例,为48.6岁。3、2012年1月至12月,将关节镜下确诊为单纯外侧半月板撕裂患者为对照组,共100例。男性和女性患者各占一半。患者年龄从4岁到64岁(平均41.7岁)。所有患者均有膝关节疼痛症状,查体有外侧间隙压痛试验(+),McMurray试验(+)。4、撕裂的外侧半月板采用半月板切除或缝合术,损伤的软骨采用射频消融或微骨折术治疗。对照组的随访时间为8至19月,平均为13.9月;软骨损伤组为8至43月,平均为21.4月。5、临床疗效通过恢复时间、治愈率、膝关节Lysholm和JOA评分评估。其中恢复时间定义为患者术后达到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日常活动后无疼痛的时间;如果患者仍有膝关节活动度异常或关节疼痛,恢复时间则参考随访时间。治愈率为随访时患者膝关节日常活动后无疼痛,关节活动度正常的人数与总人数之比。结果:1、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正常愈合,无关节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2、末次随访时,对照组的的平均恢复时间、治愈率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3.78±1.99月、95%和97.6±6.20分,软骨损伤组分别为8.06±4.71月、76%和92.9±12.0分(P<0.005)。3、软骨损伤A、B和C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5.5±8.86、95.0±7.88和84.2±16.7分(P<0.05);膝关节JOA评分为96.2±8.53、95.9±6.29和87.6±12.4分(P<0.05);治愈率为88.2%,81.8%和42.1%(P<0.05)。结论:1、合并外侧间室软骨损伤的外侧半月板撕裂患者经关节镜下治疗后的疗效显著差于单纯外侧半月板撕裂患者;2、年龄超过45岁的外侧半月板撕裂合并外侧间室软骨Outerbridge Ⅳ°损伤患者疗效最差,关节镜治疗能显著改善症状,但不能完全缓解疼痛;3、有临床症状的外侧半月板撕裂患者,应尽早手术,减少软骨损伤的发生,而且关节镜治疗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