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市场化债转股成效与经验 ——以“中国中铁”为例

来源 :山东工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j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去杠杆的背景下,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着高负债率、低收益、资金链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作为降低宏观杠杆率的主要手段,债转股再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与上一轮政府主导型债转股不同,本次债转股以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出现,由对象企业将债权转让给实施机构、借助实施机构将债权转换为对象企业股权的形式完成,在实施的过程中,政府不承担损失和责任。市场化债转股的方案不仅有利于企业降低杠杆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本文选取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化债转股案例,通过案例研究与雷达图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中铁债转股成效进行研究,探讨企业去杠杆效果。首先通过梳理市场化债转股的研究背景和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发现问题,确定文章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其次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问题,包括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案例企业的基本情况、股权结构、财务状况和本轮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背景、实施动因和实施内容,并总结其操作流程图。文章重点分析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的实施过程和绩效,从实施机构、出资形式、转股价格、退出机制四方面入手,全面客观评价本轮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方案;同时运用雷达图分析法对公司财务绩效进行横向、纵向分析,从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两方面分析非财务绩效的变动情况。通过对案例企业实施效果研究发现,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顺利实施是因为创新市场化债转股操作模式、方案设计与发挥企业优势相结合、转股价格与投资人利益相结合。本轮实施的市场化债转股促使公司营运能力大幅提升,也体现方案的积极效应,促进中国中铁的长远发展。最后依据案例实施效果分析结果,总结案例企业市场化债转股方案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针对案例不足之处提出建议,进而得出以下启示:探索多样化的市场化债转股操作模式、强化公司治理,提升企业经营业绩、降低债转股风险,增加债转股竞争力,去杠杆不是企业的保护伞,企业要做好杠杆率事前控制。要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引导企业合理融资,成功实现去杠杆,解决债务问题,实现稳杠杆与稳增长的平衡。通过对中国中铁市场化债转股案例的分析,期望案例企业的成功经验能够为我国其他公司设计市场化债转股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今后其他国有、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成功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方案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自2015年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的提出,为建筑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由此国内建筑企业的数量增长率持续增高,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小型建筑企业必须依附于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才可以稳定发展并且不断壮大。施工项目是建筑业的核心产物,也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关键。为保证企业可以屹立不倒,建筑企业需要在提高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精确度的同时,保证动态成本管控工作的高效运行。本文以资源消耗会计(Resource
2013年,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正式开启,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克服了之前证券公司场外质押的种种弊端,降低了业务办理的复杂性。同时也克服了银行、信托办理股票质押融资质押率高和手续繁琐等问题,我国利用股票进行质押融资的业务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从2018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违约事件增加,A股指数不断走低,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快速下行,很多上市公司股价
以往,公立医院收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扶持,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为了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打破公立医院对医疗市场的垄断,围绕“新医改”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决策部署,对公立医院进行改制。改制后的公立医院不再拥有政府拨款,但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经营权,这就要求医院能够通过自身的运营管理实现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更应该被医院所重视并作为医院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引入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规模的稳步扩张,价值评估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性越发显著。与A股上市企业相比,科创板企业成长空间大但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目前,科创板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存在较大不足,传统的评估方法未考虑到科创板企业的专利、研发投入等非财务指标的影响,评估结果无法准确反映企业价值。科创板企业价值评估是一个新课题,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以科创板上市的微电子科技企业为例,为了凸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并购整合已然转型为市场经济主体聚集稀缺资源,并通过转化机制提升市场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重要实现途径。我国市场经济主体在“后次货危机时期”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为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与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号召,积极加入海外市场方兴未艾的并购浪潮,却因缺乏有效转化资源的整合机制导致并购整合绩效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更为系统研究与评价跨国并购整合绩效,是当前亟需的问题。本文首先通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地方政府设立引导基金推动创新战略深入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迄今为止,政府引导基金及其参股子基金~1所形成的基金群目标规模资金池狂飙超万亿元。引导基金设立后,对基金全流程进行宏观性规范管理及意见指导的政策纷纷出台,但从微观角度看,快速发展的政府引导基金内部存在着投后管理匮乏、参股子基金绩效评价不清晰等不足之处,相关学者的研究也集中在发展模式、运作流程、
为向社会提供高质量公共品,政府和社会资本方携手投资项目的合作方式被称为PPP模式,PPP模式将市场机制应用于公共产品领域,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方共同合作,完成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由于财政资源不足而造成的资金限制。PPP养老项目则更重视项目的公益性,加之其所需投资额大、运行周期长等特点,想要动员社会资本方参与PPP公益性养老项目的难度很大。因此,如何完善公益性养老项目的融资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者文化需求和热情也随之高涨,文化创意行业也应运而生。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新兴力量,国家利好政策纷纷倾斜扶持,加速了文化创意企业发展。企业并购不仅可以优化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产业整合升级;还可以使企业完成上市公司的战略转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并购与投资已然成为当前的新趋势。文化创意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值得我们探讨深究。本文从风险管理理论出发,分析了文化创意企业并购现状
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中国企业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融资需求。由于国内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无法募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一些优秀的国内企业开始选择远赴中国香港、美国等成熟海外市场上市,中国概念股应运而生。许多年来,美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由于能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已然成为中概股上市最主要的资本市场。然而好景不长,曾经被追捧为资本市场宠儿的中概股自2011年起却陷入了集体
随着2016年以来“两票制”医药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医药流通行业进入结构调整期,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流通层级的逐步压缩,销售利润的下降和物流技术的创新,使医药流通企业面临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挑战,企业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受到严峻考验。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医药流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财务风险已对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造成巨大的隐患。在这样的情境下,如何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