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际状况,发现:上海市的城乡收入绝对差距自1994年始一直高于全国水平,但相对差距却在1989-2009年间一直大大地低于全国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城乡收入相对比衡量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并结合Kuznets倒U假说给予理论分析,发现:上海市的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已经过倒U曲线的峰值,接下来应当是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逐步的缩小。据此,这里最终得出结论: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状况较为良好。尽管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理论研究的结果较为良好,但这并不代表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已经得到解决或者说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不代表政府可以对该问题采取放任态度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对其进行调节。经济事实已经无数次的表明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政府的一定干预,尤其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城乡收入差距的存在就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事实上,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展开,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应当朝着被更好解决的方向前进,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于倒U曲线表现出的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自然逐渐缩小趋势。在对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诸多因素的较为全面地分析以及模型检验后,文章得出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均GDP、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二元经济系数。其中人均GDP如倒U假说所表述的那样先扩大后缩小着城乡收入相对差距,社会保障覆盖率的扩大增大了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二元经济系数和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反向变动。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没有纳入模型考虑的两个制度因素,即:户籍制度和金融发展。对这两个因素影响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户籍制度在上海市户口居民城乡间造成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平等。金融发展在一般市场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金融资本),而过多地将其集中在城市,也将加剧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在此基础上,结合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文章从提高上海市人均GDP、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缩小上海市城乡收入差距的建议。提高上海市人均GDP,文章建议以加快发展上海市第三产业为主,以保护和发展农村农业、发展农村金融为辅;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文章建议首先集中力量解决户籍制度问题,如不能,当退而求其次,努力解决上海市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工作;转变二元经济结构,文章从二元经济系数角度出发建议上海市应当加大力度发展第二产业,实现产出率的提高和人员向第三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