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证型与震动感觉阈值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00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DM患者特别是并发神经病变的患者会出现VPT升高,有研究认为,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未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之前VPT就会升高,本文通过探讨糖尿病各中医证型与VPT的相关性及VPT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糖尿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客观电生理依据,从而为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可靠参考指标。   研究方法:选取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内分泌专科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住院及门诊病人132例,入组时对每个病例记录年龄、性剐、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行OGTT测FBG及PBG,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测Ins0h、CP0h及Ins2h、CP2h,抽血查HbA1c、TC、TG、HDL-C、LDL-C等生化指标;测震动感觉阈值(VPT);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每个病例进行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及血瘀脉络型五个证型:按照200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西医诊断标准对每个病例进行分组,分周围神经病变组和非周围神经病变组。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ANOVA分析LSD检验,并进行初步相关性分析。   结果:共收集病例132例,其中男69例,女63例,年龄40-92岁,平均67.62±12.27岁;糖尿病病程1-372月,平均102.14±91.02月.有周围神经病变的35例,没有周围神经病变的97例。不同部位VPT分别行方差分析,提示VPT值与检查的部位有关,而与左右侧无关。不同部位VPT与性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大于0.05,提示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第一足趾及踝部VPT分别行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第一足趾VPT与病程、年龄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踝部VPT与病程、年龄、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中医证型方面,阴阳两虚组第一足趾及踝部VPT在糖尿病各证型中均最高,与其余四组比较p<0.01,有明显差异。而132例糖尿病患者中,诊断有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者35例,没有周围神经病变(NDPN)的患者97例。各中医证型问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行X2检验,X2=11.130,p=0.025(双侧),有差异。其中,阴阳两虚组与血瘀脉络组分别跟其它三组有差异,而两组之间无差异;DPN患者和NDPN患者中阴阳两虚组第一足趾及踝部VPT与其余四组比较p<0.01,均有明显差异。   结论:第一足趾与踝部的VPT有差异,临床检查时两个部位都应探查。VPT受年龄、病程、ISI、血小板聚集率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判断需要结合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小板聚集率等因素考虑。VPT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方面,阴阳两虚组不同部位VPT在糖尿病各证型中最高,在DPN及NDPN患者中阴阳两虚组VPT亦最高。
其他文献
黄体功能不全(LPD)是因黄体分泌孕酮(P)不足,黄体期缩短,使子宫内膜分泌不良,难以维持孕卵的种植和早期发育而引起不孕、流产、月经失调的征候群。是造成月经不调、不孕及习惯性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生脉散加减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多汗症(气阴两虚型)患者的影响,以证实生脉散加减对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多汗症(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的角度
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是RSV感染下呼吸道的主要疾病,冬春季节发病率很高。该病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以2~6个月的婴幼儿为多。发病急,进展快,喘憋严重,易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精髓,在临床上,一种疾病可呈现不同的证候,而不同疾病,因其病理因素的相同,在某个阶段又可呈现同一种证候特征。在消化系统疾病中,“脾胃虚弱证”与“
目的: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约占皮肤科门诊量的15%,其皮损呈多形性,常伴瘙痒,慢性病程,容易复发,可见于各年龄层次,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西医认为是复杂内外因子引起的IV型超敏反应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黄老师中医治疗CAG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新思路。  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总结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论述及现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