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生多分蘖基因Tillering and Dwarf 1(TAD1)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养活了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因此,水稻的产量关乎世界粮食安全。水稻分蘖作为着生稻穗的特殊分枝直接决定水稻的产量。因此,水稻分蘖的调控机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水稻分蘖相关突变体的鉴定和控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人们对水稻分蘖调控机理的认识也正不断深入。   本研究通过遗传学筛选获得了一个新的水稻矮生多分蘖突变体tillering anddwarf1(tad1),并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了TAD1基因。TAD1编码一个CDH1类的APC/C蛋白复合体的激活蛋白,它在水稻的分蘖芽、幼叶、茎尖和花序原基中表达量较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AD1的表达随着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进行呈现波动性变化,在G1期表达量较高,S期、G2和M期表达量较低。TAD1蛋白主要定位于水稻细胞的细胞核内,在细胞质内也有分布。   MONOCULM1(MOC1)是第一个被克隆的水稻分蘖控制的关键基因,它编码一个植物特异的转录因子,控制水稻分蘖的起始和生长。但MOC1控制水稻分蘖的分子机理仍不甚明了。本研究发现TAD1和MOC1在水稻细胞核内直接互作,而且互作依赖于MOC1蛋白N端的D-box基序。进一步研究发现,TAD1可以特异地识别并募集MOC1到APC/C蛋白复合体,使之泛素化并降解从而控制MOC1蛋白的水平。水稻APC/C复合体亚基OsAPC10可以与MOC1和TAD1形成蛋白复合体,可能与TAD1一起直接参与识别MOC1。我们的研究还证明,APC/CTAD1可能以一种细胞周期时期特异的方式降解MOC1,使之在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定时期发挥作用从而调控水稻分蘖。   本研究不仅克隆并深入研究了一个新的水稻分蘖控制基因,而且首次阐明了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与分蘖的主控基因协同控制水稻分蘖的分子机理,揭示了水稻分蘖控制的新机制,为阐释高等植物分枝发育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其他文献
近年来,微带天线的多频带和宽频带特性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形天线以其结构上的自相似性和空间填充性,使得天线在多频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光子带隙(PBG)结构因为其带阻特性,
在电磁散射分析中,频域矩量法计算电磁散射问题具有精度高等优点,且利用傅里叶变换的逆变换方法(IDFT)可以很容易的转换为时域的瞬态散射,但是传统的矩量法很难处理好宽带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运动模糊是数字图像成像过程中图像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生运动模糊的主要原因是由相机曝光过程中相机自身的抖动或者被拍摄物体的移动造成的。图像的盲去模糊是一个典型
高温胁迫会打破细胞内稳态,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为求生存,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调节机制。植物细胞内的热激转录因子HSFs以及热激蛋白HSPs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Petri网是系统描述和分析的有力工具,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离散事件系统(DES)领域,它不仅能够刻画系统的结构,而且可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离散事件系统是由不规则时间间隔
人脸识别技术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具有非接触性、普遍性、易采集性等特点,在国家安全、军事安全、
集成电路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获得了飞速发展,电子器件尺寸按摩尔定律不断缩小,目前实验室中晶体管的栅极长度已经达到了十几纳米。与之相比,光子器件的集成技术则要落后很多,光波
陆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过程是最重要的生态过程。它一方面受到了外界环境因子的控制,同时也受到植物功能属性比如氮磷计量学特征的限制。探究植物群落生产过程和叶片N、P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