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中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u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者正在寻求一种可以替代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绿色”溶剂。离子液体,一种完全由离子组成熔点在100 °C 以下的液体,使这种设想成为可能,并逐渐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兴趣。因为它具有一些优异的性能:可以忽略的蒸汽压(即不挥发性)、低熔点、很宽的液相温度(可达到 400°C)、低毒性、不燃性、很宽的电势窗和对有机物和无机物良好的溶解性,而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合成、分离和电化学。相对于以上的一些成功应用,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合成上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本论文中,首先合成出五种离子液体,然后利用这五种离子液体来合成纳米材料。通过把室温离子液体和微波加热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快速、无核、非模板和环境友好的合成纳米材料的绿色方法。因为微波加热能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选择性,因此能缩短反应时间并提高反应产率;从微波化学上看,利用离子液体的优势是:室温离子液体有很大的有机阳离子,有机阳离子具有很高的极化率,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微波吸收剂,从而导致很快的加热速度,这种快速、低温、无核的环境友好“绿色”的方法避免了烦琐的合成过程,缩短了合成时间,我们利用这种方法合成出了不同形貌的氧化物(ZnO和SnO2)和硫化物(ZnS,CuS,PbS);另外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出了介孔结构的SiO2和TiO2。通过XRD,BET,SEM,TEM和PL等现代表征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对合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其他文献
作者根据该区实际工作情况,用韧性剪切带及大陆边缘古地壳深部液态含金矿源层等理论作为依据,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该区今后找矿提供参考.
六方氮化硼因其独特的光、电和磁特性以及在微电子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已经成为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材料之一。本文借助Materials Studio软件,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含有空位缺陷和替位式掺杂缺陷的h-BN单层以及不同边界条件氮化硼纳米带的光、电、磁性质。具体分析能带结构、态密度、电子轨道以及光学性质,得出了以下结论:1.当h-BN单层中存在空位缺陷时,B原子空位(VB)相比
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不断增加,温室气体(GHG)的急速上升已经开始危及到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研讨,并期望通过有效的方式动员世界各国
自从1974年Fleischman发现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以来,以金、银等贵金属为基底的SERS技术在高灵敏度、高荧光淬灭等方面表现出了极大优势,并被广泛应用在分子与基底表面相互
Mg-Al系镁合金是工业应用最为广泛的镁合金,但一般Mg-Al系镁合金在温度超过120℃时蠕变强度会随温度大幅度下降,这限制了它作为汽车发动机部件和传动部件的应用.本文以Mg-5Al
用冰来建造航母?这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吧?你想不到的是,从二战时期到今天,这个异想天开的主意受到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的重视,并认真研究。 Is it not an international joke
期刊
纳米粒子的粒径一般在1nm~100nm之间,是一种介于宏观粒子和分子之间的亚稳态中间物质,它主要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四方面的特征,以上四种
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薄膜科学的应用,W-Ti合金薄膜因其热机械性能稳定、电子迁移率低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连接处的扩散阻挡层。目前制备的W-Ti合金晶粒粗
本论文对实验室自主开发的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在线收集体系(GAC)进行了深入回顾,阐述了这套在线收集体系的应用前景,并对目前国内外类似应用体系的研究进展和方向作了简要的概
中世纪暖期又称“小气候适宜期”,指900-1300AD出现在欧洲及大西洋临近地区的相对温暖的气候阶段。中世纪暖期是2000年来全球最重要的气候事件之一。随着各种气候代用资料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