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木结构的结构特性研究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cs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对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结构和城墙结构的结构特性的科学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模型实验、理论建模、数值模拟出发,得出了中国古建筑的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一)首次制作了古建筑中木结构斗拱的1:3模型并进行了动力、静力实验,得出了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斗拱在不同的边界条件(用海绵垫和木块垫模拟)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曲线和频响函数曲线,由此得出了斗拱模型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并按相似条件得出了真实斗拱的固有频率;(二)对古建筑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其受力特点和结构特性,提出了合理的古建筑木结构的计算模型,即将柱与柱基础的连续简化为铰接形式,将柱与梁的连接和斗拱连接简化成为半铡性连接.用变刚度单元(虚拟单元)来模拟真实木结构梁柱榫卯连接,用虚拟单元的不同刚度条件(如弯曲刚度系数m和拉压刚度系数m<,1>等)来反映真实的半刚性联接.通过分析得出了结构动、静力特性随刚度系数变化的规律,验证并模拟了实验研究的结论,即连接方式的不同对结构特性影响很大.由此可见模型简化中引用变刚度单元,对于得出正确的结果很重要.刚度系数m值可通过模型实验或现场测试确定;(三)作为算例,该文首次将西安东门城楼简化成为具有半刚性连接的杆-梁体系,对其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动、静力计算,得出了该简化模型的各阶固有频率、各阶振型和时程响应曲线,计算得出了榫卯结点的刚度变化对结构频率和振型的影响,并给出了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响应特性随榫卯结点刚度变化的规律.给出了不同条件下荷载-时间、位移-时间、加速度-时间、位移-位置的关系曲线,并与实际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四)将城墙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首次采用了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对西安东门城墙进行弹塑性静、动力分析,给出了在不同强度条件下的时程响应曲线,屈服区的扩展,主应力迹线,弹性级限等结构特性,并得出了它们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的强度理论(如Mohr-Coulomb理论;广义双剪强度理论和Drucker-Prager准则)对城墙结构的静力和动力响应具有很大的影响.以上结果对古建筑结构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通过人工神经网络(ANN)以及断裂力学的方法,分析了功能梯度材料(FGMs)的力学性能参数,并且进一步对含有裂纹的功能梯度材料的断裂力学参数进行了模拟.论文第一部分分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 are vulnerable to security attacks due to their deployment and resource constraints.Considering that most large-scale WSNs follo
该文首先介绍了防热材料地面模拟试验系统的核心设备——交流等离子电弧加热器的结构特征和运行特点,给出了电源、冷却水、供气等几个关键支撑子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过程,并
论文首先以经过化学改性处理而高度亲水或高度疏水的抛光硅片作为基底,并以光学椭偏成像法作为检测蛋白吸附的手段,探讨了胶原胞外基质蛋白在这两种表面的吸附,以及溶液离子
本文针对国内典型的输气管线用钢16Mn和X70两种材料,开展了高pH值应力腐蚀断裂的实验研究.实验验证了两种材料在敏感条件下产生高pH值应力腐蚀的可能性,表明了塑性变形和载荷
在一般钢结构设计理论中,钢结构的梁柱节点总是被假定为铰接或者完全刚接。而在实际的钢结构中,铰接和完全刚接都是不存在的。换言之,所有的钢节点都是半刚性的。虽然将钢节点假
该文对智能振动控制方法的三种主要方法——模糊控制、专家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理论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将该方法结合起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对上述内容研究的同时,就其具体
粘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lastic,简称FRP)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尤其在加固混凝土梁方面。有关FRP加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很多,但主要集中
随着2008新年钟声的敲响,“奥运”话题已经登上历史舞台,不折不扣地成为俘获观众注意力的绝对主角,根据《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蓝皮书》的预测,2008年央视将利用10个以 With t
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气体放电是一种新型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具有设计结构简单、流动激励效果明显以及能耗成本低等优点。随着电脉冲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秒脉冲介质阻挡等离子体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