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溶液法制备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man9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太阳能电池有着易于溶液加工,机械性能好,带隙可调等优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非富勒烯小分子受体的发展使得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进一步提升。近期,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突破18%。但是,目前文献中报道的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都是采用旋涂法制备活性层和真空蒸镀法制备金属电极,面积通常小于0.1 cm~2,这种制备方式难以和大规模生产方式(如卷对卷印刷)相兼容。全溶液法制备由于其低成本和易于加工等特性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大规模生产的理想选择。在此,本论文围绕全溶液加工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从活性层的制备、界面层的开发、器件的设计和制备等角度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水转印技术制备非富勒烯活性层薄膜。在传统的实验室制备高效率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活性层一般采用旋涂法制备。然而旋涂法不适合大面积生产,溶液利用率低。为了制备出高质量的有机活性层薄膜,采用水转印的技术进行制备。通过控制有机活性层溶液的浓度和转印的次数可得到形貌理想、膜厚可控的非富勒烯有机活性层薄膜。通过该方法制备了基于PBDB-T:ITIC和PBDB-T-2F:IT-4F活性层的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所制备的器件性能与旋涂制备的器件相当(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8.9%和11.7%)。同时,为了探究这种制备方式的适用性,进一步制备了大面积模组器件(有效面积为3.2 cm~2),含有四节子电池,效率达到8.1%。(2)发展一种新型可溶液法加工的掺杂聚合物界面层薄膜。在全溶液加工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界面层在满足能级匹配、电荷传输等基本作用的前提下,还需要具备易于溶液加工和成膜性好等特性。在本论文第二章水转印制备活性层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型可溶液加工的P型掺杂聚合物界面层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有机聚合物溶液滴在磷钼酸(PMA)掺杂剂的水溶液上,利用有机/水这一正交溶剂体系之间的接触,实现高效P型掺杂界面层的制备。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掺杂聚合物薄膜比传统浸泡法掺杂制备的掺杂聚合物薄膜表现出更高的功函数和更低的表面电阻,同时可以采用水转印的技术对该掺杂聚合物界面层进行调控和转移。(3)制备出高效且柔性的全溶液加工非富勒烯有机光伏器件(实现最高11.9%的光电转换效率)。将第二章制备的P型掺杂聚合物界面层引入PEDOT:PSS电极和高效率非富勒烯有机活性层之间,避免二者的直接接触,改善了以PEDOT:PSS作为顶电极的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性能,完成了无真空蒸镀金属电极和界面层的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为了进一步实现高效率全溶液加工有机太阳能电池,采用效率更高的活性层体系(PBDB-T-2F:Y6:IDIC),引入溶液法制备的HxMo O3作为界面层来进一步改善PEDOT:PSS和非富勒烯活性层之间的接触,采用嵌有银纳米线的聚酰亚胺薄膜作为基底来提高全溶液加工电池器件的良率和性能。通过器件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最终制备出从基底到顶电极均可全溶液加工的高效率柔性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基于线粒体自噬的薯蓣皂苷元改善T2DM大鼠睾丸损伤的机理研究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能否通过影响睾丸组织线粒体自噬而改善T2DM大鼠睾丸损伤。方法以高脂饲料加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T2DM脂代谢紊乱所致睾丸损伤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组设模型组、薯蓣皂苷元低剂量组、薯蓣皂苷元中剂量组、薯蓣皂苷元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阳性药对照组,另以正常大鼠设正常对照组。药物持续干预12周后,后面相关实验指标检测分析。
感染性眼内炎是病原体侵入眼内组织并在眼组织内生长、繁殖所引起的炎性反应,可累及和破坏眼内多种组织,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感染性眼内炎依感染源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依病原体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和真菌性等亚类。本文根据感染性眼内炎的研究现状,就其发病率、病因学、病原学、诊断、病原学检测和治疗原则等作一概要介绍,以提高同人对此疾病的认识,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对于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安全性、时效性及管理风险控制具有实际帮助。本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特征,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导向及技术发展趋势,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难点、应用对策及应用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部分可供参考的建议,以期为未来阶段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体系,构建多元化电气自动化控制、管理机制提供帮助。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对数据传输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实现更大容量和更高速率的信号传输,光互连技术逐渐在短程通信中取代了传统的电互连技术。基于硅基光电子技术的光互连将是主流平台之一,硅光技术具有成本低、集成度高、与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兼容等优点,可实现将光子回路与微电子器件集成在单一芯片上。硅基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仅仅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其公证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5.5%,引起了光伏领域科研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根据器件结构的不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以分为介孔结构器件,平板结构器件和可印刷介观结构器件。其中可印刷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使用了丝网印刷技术和采用碳作为对电极材料,可以实现更低的制备成本和良好的器件稳定性。然而,钙钛矿在介孔膜结构中的结晶过程难以控制,器件中还存在大量界面损失,影响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充分体现了其自身价值所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有效进行故障诊断和风险防范,并提升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从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出发,探究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作中的应用途径,并对未来的应用方式提出建议。
二维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光电子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其中,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家族是继石墨烯之后又一种被热切关注与广泛研究的纳米材料体系。这主要得益于其灵活可调的能带结构、极大的开关比、合适的迁移率、新奇的谷选择消色差等性质。近些年,二维MoS2已在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众多器件中获得了实际应用。另外,随着p型掺杂二维MoS2质量的逐渐提高,有望使二维MoS2参与下一代
面对日益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单一雷达对抗干扰越来越困难,组网雷达协同抗干扰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抗干扰能力,也是今后体系对抗的主要样式,因此,协同探测、协同对抗成了现阶段雷达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这一背景需求,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数据融合的协同抗干扰技术和基于Unity3D、RTX和反射内存技术的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完成了雷达回波信号的数学建模。针对常用的线性调频脉冲照射
第一部分:人卵巢癌类器官培养体系的建立目的:通过调节培养条件筛选适宜的培养方案,构建人卵巢癌3D类器官和人卵巢癌气液类器官,并在组织学和基因组学层面上进行验证。方法:在2018年4月份至2019年8月份,于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收集手术切除的卵巢癌组织和新鲜血液,进行培养条件的摸索,并成功构建卵巢癌3D类器官和卵巢癌气液类器官。通过调节IGF1、HGF、Heregul
农林废弃物类生物质具有氧含量高、水含量高、热值低、吸湿性强、体积密度低等缺点,如果将其作为能源资源使用,需先对其进行脱氧提质预处理之后才能实现高效热转化。烘焙是一种条件温和且操作简单的预处理技术,烘焙后生物质的燃料品质得到改善,更适用于后续的热化学转化。但因为传统烘焙的温度(200-300℃)条件较温和,对生物质的脱氧能力有一定局限,因此需对传统烘焙方法进行优化改良。团队通过前期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