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品的贸易模式、投资方式以及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布发生很大变化,这主要由产品内分工的快速发展引起的,尤其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使其国际贸易备受瞩目。中国拥有优越的初始禀赋条件和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这使中国林业产业迅速发展,从而成为林产品加工大国。但是,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的初级要素竞争优势,难以保证出口收入,反而容易陷入困境。中国继续做一个“代工厂”将出口的林产品定位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很难与一些先进国家的企业抗衡。中国的林产品加工业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中国作为木材加工业出口大国,参与全球分工的广度和深度逐渐扩展、加深,但是鲜有学者从中国木材加工行业细分角度研究中国木材加工业在全球的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因此,为了提升中国木材加工业全球分工的地位,本文在研究已有文献基础上,基于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木材加工业的上游度,并首次将上游度作为衡量中国木材加工业在全球分工地位的指标,选取37个国家的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模型,通过计量检验,验证影响中国木材加工业全球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要素禀赋状况对木材加工业全球分工的地位影响显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提升,为木材加工业的技术升级奠定了物质基础,对贸易利益的获取影响重大;科学技术是中国木材加工业提高全球分工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国家的出口贸易政策以及税收等制度因素积极地提升中国木材加工业全球分工地位并相对稳定;行业规模对中国木材加工业分工地位的提升有重大意义。最后本研究结合实证结果,建议保护、转型传统生产要素,促进机制创新;加大创新力度,树立自主品牌;政府保障,建立产业群,及结构优化;延伸产业链等建议,这对中国木材加工业全球分工地位的提升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