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的唐诗英译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唐诗英译的方法。将模因概念引入唐诗的分析就可发现,唐诗也是一种模因。唐诗的翻译因此就可视为唐诗模因根据道金斯(Dawkins)的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的法则下在不同语言间传播的结果。结合模因传播和翻译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唐诗模因翻译的步骤。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唐诗中文化信息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并且从模因论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归化与异化和模因传播之间的关系,试图为归化和异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此外,本文探讨了模因在唐诗翻译的文化焦点(意象、风格、典故和文化词)中的存在情况以及翻译策略的具体运用。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译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归化和异化都在唐诗文化信息的英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模因在翻译中的嬗变促使我们用归化和异化的方法灵活地处理源语文本。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使译者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唐诗翻译,能在翻译过程中自觉地识别相应的模因,并利用模因自我规范的功能,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其他文献
近年来,观念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门问题之一。观念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综合思维建构,是构成民族观念域和世界图景的成素。通过观念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心智特
本研究主要基于真实语料,以认知语法为框架,建构了存现句的研究模型——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探讨现代汉语存现句的认知动因、句法关系、论元结构、体貌意义、主观性和语篇功
布赖恩·卡斯特罗是当代文学界最耀眼的一颗新星。作为一名华裔澳大利亚作家,中国背景支撑起了他的多部作品。这位族裔散居作家的作品中饱含后现代主义特征,《中国之后》与《
课堂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环境,而课堂效率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者性格和性格特征会影响课堂互动及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
在基于语法的外语教学法统治外语课堂多年以后,外语教学研究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与语法相对立的方面一词汇,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是外语学习者们遇到的最大的难
学位
作为雷蒙德·钱德勒的第一部小说,《长眠不醒》宣告了硬汉派侦探文学的崛起。小说以主人公菲利普·马洛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充满勒索,失踪和凶杀的故事。同时,《长眠不醒》也为
自亚里斯多德(Aristotle)伊始,隐喻研究历时两千年有余,期间理论流派竞现,各有其说,仁智互见。由于隐喻连接着语言系统、认知机制和交际语境,因此隐喻研究不仅需要分析语言本身,还
约翰·邓恩以其玄学诗歌闻名。本文从认知诗学下的相关理论出发,主要探讨邓恩诗歌玄学艺术形成的因素以及过程,旨在从认知角度探究诗歌艺术的形成原因。基于此,论文主要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