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供给模式创新研究--基于PPP治理视角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yji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建设对于当前农村地区的发展而言是特别重要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证分析表明,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缺乏是我国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以及城乡文化服务供给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中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缺乏影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成为农村文化服务供给的重大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供给模式存在严重缺陷。无论是“文化部门”供给模式、“以县为主”供给模式还是“市场、第三部门”供给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且我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供给没有得到政府足够重视,没有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供给行为缺乏长远规划。鉴于此,在政府、市场、第三部门之间建立一种公共产品供给的协调机制尤为重要。   PPP意为公私伙伴关系,是政府用来增加私营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参与度的方法。这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共享方式。通过模型分析发现:与传统供给模式相比,在PPP模式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造商和运营商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建造商会将运营成本内在化,从而增加建造阶段的投资以减少运营成本。政府成本也因此得到削减,社会福利水平有效提升。因此,结合政府正确的角色定位以及良好的风险管理和投资激励,将PPP模式引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不仅可以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现状,提高农村文化服务层次,而且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推动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机制正趋于成熟,基本具备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供给采用PPP模式的政策环境、资金来源以及实践经验。只要遵循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供给的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民主决策、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特点选择适应的PPP实现形式,并慎重选择私人合作伙伴,建立健全PPP项目全程监督评价机制,完善PPP项目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政府服务作用,就能确保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供给在PPP模式下能够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并达到满足农村文化消费需求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妇女劳动力参与程度的实际问题及决定因素。劳动力参与是长期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它反映了一个社会总体的生活水平。如今更多的家庭拥有了一个以上的收入来源
本文利用实物期权的方法,讨论了研发投资决策问题,并且将讨论重点放在研发项目的估值及研发投入的最优触发机制两方面。讨论结果表明存在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是:研发项目的投资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影响下,扩大居民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服务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