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因素对初中生自我增强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长久以来都是国内外心理学家们关注的热点。如何更好的、更准确的认识自己一直为心理学家们苦苦追寻的问题。而新近的研究表明我们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追求正确的自我认识,而是追求对我们有利的关于自我的信息,即便这种信息不完全符合事实。自我增强现象就是个体一种对自我的错误认识,自我增强的个体会将在合作任务的成功更多的归因于自己,而将合作任务的失败更多的归因于他人。已有的研究表明自我增强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受评定特质的特征、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自尊、文化以及情境因素等。其中,初中生由于其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致使其自我增强可能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目的:试图探究初中生在不同情境中自我增强表现的特点;方法:采用2(公开情境、非公开情境)×2(朋友、陌生人)×2(积极反馈、消极反馈)的被试间设计,以亲密程度、公开程度和反馈方式为白变量,以被试对任务成败的责任归因为因变量对96名初中生进行研究;结果:初中生在实验中没有出现亲密程度、公开程度的主效应,初中生将任务的成功更多的归因于合作组员而将任务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表现出自贬归因倾向;结论:初中生的自我增强表现受到人际情境的影响。在人际情境没有外显的自我增强的表现。
其他文献
我国有些同胞是习惯于讲大大不差、中庸之道、模糊数学的,把一些本不搭界的事硬是掺和在一起,比如对天灾人祸的表述就是典型一例。  这实在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天灾就是天灾,如地震、海啸、雪灾,人祸就是人祸,如矿难、车祸、爆炸,这两者本风马牛不相及,一是来自自然,一是来自人类,可不知始于何时,两者成了连体婴儿。怎么能这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眉毛胡子一把抓呢?  这里面可能是有一点“学问”的。天灾人祸,天灾人祸,
有效教学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是无数教育界人士力图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在实践上有实质意义的革新的奋斗目标。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社会比较是指个体通过和其他人比较来认识评价自己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自195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estinger首次提出经典的社会比较理论(又称之为公平理论)以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背后却是人们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本文运用西方背景中的“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ealth 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