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公司股东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利益此消彼长的关系。股权激励制度的产生,正是为了解决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间的矛盾,尽可能使两者的利益一致化,以利于企业的运营。据了解,由于股权激励机制给公司带来的正面效应大于负面结果,因而在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非常普遍,甚至非常流行。全球排名前500家工业企业中,90%以上都推行了股权激励计划。在一些高科技中小型企业中,更是作为一种主流的管理方法。
从1993年深圳万科集团开始试行经理股票期权制度开始,我国企业就积极开始了对股权激励制度的探索,但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使得这条探寻之路走得并不顺利。2005年中国资本市场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关于股权激励制度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这一制度的实行扫清了道路,也使其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
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对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但股权激励制度在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实际运用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施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正是基于中国股权分置改革这个特殊背景,研究新环境下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是否给中国上市公司带来了更高的绩效。
本文从介绍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出发,再详尽介绍了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实行情况,接着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再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做了实证研究,最后得出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