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核心,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政策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对提高中国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1]其中就把体育列为五大基础任务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基础教学与体育课程的重视。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决定其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体育器材设施就是主要因素之一。截止2018年底,中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共有32万多所,其中乡村学校就有20多万。因此乡村学校的体育教育开展落实是尤为重要的。同时体育教育中所运用的体育器材的利用与开发是提高基础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器材的开发与利用符合当下体育教学改革的领导方针,通过对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相关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落实情况,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我国目前乡村体育教育器材设施的现状和问题。濮阳市位于我国河南省东北部,其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基本现状也是我国局部地区的一个缩影。本文通过开展相关研究,针对濮阳市乡村小学的体育器材资源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于当前体育教育改革制度下,濮阳市乡村小学体育器材资源开发基本情况。希望此举能够为濮阳市今后农村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借鉴,也为推动濮阳市当地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奉献微薄力量。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调查发现,濮阳市农村小学体育器材资源在器材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配备上距离国家标准有一定距离,仅能够满足基本的日常体育教学活动。其中个别器材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尤其是球类器材,破损现象显著。由于相关体育教育资金有限,器材破损后未能及时补配,影响常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2)通过调查发现,濮阳市农村小学在体育场地达标率上,与国家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篮球场地和排球场地,且各种体育场地的质地也并不理想,多为沥青、水泥或者渣土,不能够对学生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同时简陋的场地条件容易加速器材的损坏。(3)通过调查发现,濮阳市农村小学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的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器材的使用率低,体育器材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体育资源浪费严重。(4)通过调查发现,濮阳市农村小学在关于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模式上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校方领导的重视度不够;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强、意识度不够;学校给予器材管理囤放场地不足。从而导致器材丢失,维护与保养不及时,加速器材的损耗等问题的出现。(5)通过调查发现,濮阳市农村小学在体育器材设施的开发上,围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建具有趣味性的体育器材开发模式。体育器材开发模式谨遵学生的安全原则和器材的实用原则。开发途径主要有,现有体育器材一物多用;自制简易体育器材;学校场地与器材整合运用,开发多功能应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