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7.1、KAP8.2基因在辽宁新品系绒山羊兴盛期毛囊中的表达及分析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ui4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绒是山羊的内层毛被,是次级毛囊的产物,其纤维有轻柔、光滑、细软等特点,是高档的纺织原料。绒的优良品质与组成它的结构蛋白—角蛋白和角蛋白关联蛋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角蛋白(Keratin, IF)在不同种绒山羊毛囊中含量和结构比较稳定,而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 associated protein, KAP)的含量则变化较大。为了探讨高甘氨酸/酪氨酸KAP家族基因表达与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绒细度的关系,本文采用改良后的机械分离法分离兴盛期毛囊,并首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KAP7.1和KAP8.2基因在辽宁新品系绒山羊初、次级毛囊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RT-PCR检验KAP7.1和KAP8.2基因在心、肝、脾、肺、肾脏组织中是否表达;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KAP7.1和KAP8.2基因在初、次级毛囊中表达进行定位。(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KAP7.1和KAP8.2基因在次级毛囊中表达均高于在初级毛囊中的表达,相对定量分析得到,KAP7.1在次级毛囊中的表达量是初级毛囊的2.28倍,而KAP8.2在次级毛囊中的表达量更高是初级毛囊的2.71倍。这两个基因在初、次级毛囊中表达程度的明显不同说明KAP7.1和KAP8.2基因差异表达是绒毛品质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两个基因均高表达于次级毛囊,因此我们推测它们对绒细度有重要的调控作用。(2)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辽宁新品系绒山羊的心、肝、脾、肺、肾脏组织中均未检测到KAP mRNA,说明KAP7.1和KAP8.2基因在毛囊中特异表达,在绒毛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原位杂交分析发现:KAP7.1和KAP8.2基因在初、次级毛囊的皮质层、内根鞘都有表达,表明KAP7.1和KAP8.2是组成绒山羊毛囊皮质层和内根鞘的结构蛋白之一,参与绒、毛的形成,对绒毛的生长和理化性质有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KAP7.1基因在次级毛囊的毛母质有微弱的表达信号,可见KAP7.1也是次级毛囊毛母质的组成成分,KAP7.1和KAP8.2基因在辽宁新品系绒山羊毛囊中表达位置的不同,可能是造成绒毛品质差异的一个原因。本研究选在毛囊兴盛期,这个时期,KAP基因表达最强,便于深入探讨KAP基因参与绒毛形成时的动态变化,为最终了解KAP基因是如何影响绒毛品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会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我们嘉兴电台位于江、浙、沪交界处,受到上海、杭州、苏州等大中城市强台广播节目全境覆盖的压力,也得益于大台强台领广播改革之潮头的冲击和推动。笔者从地方城市台的角度,就如
TRU作为高效的浅层探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活、剖面直观、无损性等优点,在检测根系时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TRU受含水量的影响非常大。本研究以不同含水量介质为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断提高其产量和改良其品质是当前水稻育种的重要任务。创造具有C4光合途径的水稻是提高其光合和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PEPC作为C4途径的首要关键酶,一直是C3转C4基因的焦点。转入C4植物的pepc基因后,水稻是否具有更强的光合性能和耐逆能力?如果有,这种表现又是通过何种信号分子调控的?本实验分别以日本稻Kitaake(简称WT)和转pepc基因水稻(简称PC)为材料
青霉能分泌多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可以产生各种具有优良性状的半纤维素糖苷水解酶,包括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本实验以从自云南锡矿的酸性废水(pH3.0)中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