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东北地区20个种源的水曲柳为试验材料,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20个种源的遗传相关性及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分析水曲柳三个种源试验地的7年生幼林的生长性状,进行了初步的种源选择和区划。 ISSR标记分析结果如下: 1.利用11个ISSR引物对20个种源的水曲柳的遗传关系进行了ISSR分析,共检测到10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04个,多态位点比率达到了96.30%,平均每个引物的多态位点有9.45个,各种源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18.52%~37.96%之间,其中黑龙江省帽儿山种源的多态位点比率最高,为37.96%,吉林省露水河种源的多态位点比率最低为18.52%; 2.利用Shannon指数与Nei指数估算20个种源水曲柳的遗传变异,水曲柳种源间的Shannon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1103~0.2375之间,Nei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1644~0.0759之间,所有种源根据Nei指数排列的顺序与根据Shannon指数排列的顺序基本一致; 3.根据Nei法计算出水曲柳20个种源遗传多样性为Dst=0.1586,分化指数Gst=0.6183,基因流系数Nm为0.3086。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61.83%的变异存在于种源间,种源内的变异只占38.17%,种源间的遗传变异占相当大的比重;基因流系数也远小于1,说明种源间存在明显的分化; 4.根据ISSR分子标记结果构建了水曲柳20个种源间的遗传关系聚类图,聚类图中将水曲柳的20个种源分为两个大群,即:①友好、带岭、三岔子、帽儿山、海林、临江、方正、桦南、桓仁、沾河;②辉南、绥棱、东方红、汤旺河、五常、西丰、兴隆、汪清、湾甸子、露水河。种源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 对三个种源试验点水曲柳20个种源7年生幼林进行生长性状调查,对所得数据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水曲柳种源间高生长性状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地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 2.不同种源的生长能力和稳定性有显著的差异。绥棱种源的生长稳定性和生长量均在较高水平,为此次种源选择的最佳种源; 3.种源与地点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根据遗传稳定性分析以及多重比较结果,为各试验点确定了最佳种源。带岭试验点及带岭地区,以友好、兴隆、绥棱及临江种源为最佳种源:露水河试验点及露水河地区海林、桦南以及绥棱种源表现较好:帽儿山试验点及帽儿山地区,选择桦南种源; 4.将东北地区水曲柳20个地理种源划分成4个种源区,分别为长白山南部种源区、长白山北部种源区、完达山—三江平原种源区、以及小兴安岭种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