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松材线虫病的传播特点、药剂筛选和林间试验以及接种松材线虫和注药后植株体内保护酶活性变化这3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补充营养寄主的种类对松墨天牛成虫传递松材线虫数量影响不显著,松墨天牛成虫在补充营养过程中,每个时间段(2天)所传递的松材线虫数差异不大。在出孔后30日龄期间,成虫传递松材线虫出现1~2个数量高峰,和其它日龄所传递的松材线虫数达到差异显著水平,有些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2.在五种树种枝条混合喂养的条件下,松墨天牛成虫对枝条的取食有明显的选择性,成虫比较喜食马尾松、雪松、火炬松,不太喜食湿地松和黑松。3.松墨天牛成虫的传递线虫数量和取食量之间没有紧密的函数关系。4.通过室内生测,筛选出6种药剂。林间试验表明:筛选的药剂对松材线虫病具有很好防治效果。试验也表明,发现林木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可以作为计算植株施药量的依据。5.马尾松植株感染松材线虫后,植株体内3种保护酶活性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作为松材线虫病早期诊断的参考。6.马尾松植株发病后注入药剂,针叶内3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和对照植株(注清水)酶活性的变化差异不大,表明施药对植株的内部生理状况影响小,药剂是安全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