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补骨脂酚在U87-MG脑胶质瘤细胞中的抗肿瘤活性及在细胞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补骨脂酚是从常用中药补骨脂的种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化合物。研究表明,补骨脂酚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炎性、抗菌性、抗氧化性、肝保护作用、雌激素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等。其中关于补骨脂酚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较早,但是研究的内容不多,主要是针对补骨脂酚的细胞毒性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没有全面的阐述补骨脂酚的抗肿瘤活性。而且关于补骨脂酚对恶性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还没有报道。本文就主要以脑胶质瘤细胞U87-MG为实验对象,从多个方面来解释了补骨脂酚的抗肿瘤活性,并初步确定其作用机制。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近80%的恶性肿瘤属于恶性神经胶质瘤,恶性神经胶质瘤是目前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类脑胶质瘤。这种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可以在神经网中高度扩散,并且与正常的脑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就给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药物辅助治疗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抗脑胶质瘤活性的药物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为了研究补骨脂酚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展开了补骨脂酚对U87-MG细胞毒性、细胞形态、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研究,然后检测了补骨脂酚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补骨脂酚对U87-MG细胞表现出了显著的细胞毒性,而且在无血清条件下,U87-MG细胞对补骨脂酚的作用更加敏感。此外在无血清条件下,低浓度的补骨脂酚短时间处理细胞就会改变细胞的形态,进而影响细胞的粘附,25μM的补骨脂酚处理细胞2 h后,用α-tubulin抗体进行标记,发现补骨脂酚的作用影响了微管的聚合,根据统计结果表明大约50%的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证明,补骨脂酚在72 h内抑制了U87-MG细胞的增殖,同时补骨脂酚可以抑制由血清所诱导的U87-MG细胞的迁移。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补骨脂酚的作用降低了Akt磷酸化水平,并且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但是补骨脂酚的作用对ERK的磷酸化水平并无影响,这就说明补骨脂酚是通过抑制PI3K-Akt,而不是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来表现其抗肿瘤活性。并且实验结果还发现补骨脂酚的作用减弱了FAK和Src磷酸化水平,影响了细胞的形态,调控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 探究侧卧斜仰截石位标准通道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复杂肾结石患者,应用等量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
Aglycin是Chen等在研究胃肠道多肽激素时从猪小肠中分离并鉴定出的一个生物活性肽,分子量为3742.3D,含37个氨基酸,其中有6个半胱氨酸,分别位于3、7、15、20、22和32位。因氨基端
该文探讨能否通过抑制TIMP-1的产生来阻断或减少对MMPS的抑制作用,达到降解过多堆只的ECM的目的的可能性,为临床肺间质纤维化的逆转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1、以博莱霉素诱
该论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R-工程菌发酵条件研究、酯酶B1的分离纯化和酯酶B1的酶学性质研究.研究表明,接种量5﹪时,R-工程菌在pH6.7的LB液体抗性培养基上37、200rpm震荡培养1
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生理学方法有效地结合,对ClC-1在基因和功能两个水平进行研究.具体包括:从C6细胞中克隆大鼠ClC-1的多个通道亚型的cDNA序列,揭示ClC-1基因转录的某种调节
目的 分析老年梗阻性结肠癌临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老年梗阻性结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择期手
1986年Murry等首先报道,心肌多次反复的短暂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可使随后较长时间IR所致的心肌损伤减轻,由此提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
图像视觉显著度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研究图像视觉显著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视觉注意机制,而且在图像裁剪、视频压缩以及图像的伸
该研究利用天津大学无线电厂制造的BET-32细菌内毒素测定仪,采用动态浊度定量测定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的三种抗菌药物CTZ、IMP和MEP诱导大肠杆菌产生PLPS数量不同;并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