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黄酮对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uf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反应是动物机体对损伤因素做出的一种防御性应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却会损伤机体。在临床实践中,虽然甾体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占据着药物品种与数量上的优势,但这类药物始终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中药凭借其具有多靶点调节,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逐渐成为抗炎药物研究领域的新锐。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成分为蒲公英体内抗炎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RAW264.7细胞为模型探讨了木犀草素、槲皮素、异鼠李素、香叶木素以及芹菜素五种蒲公英黄酮类单体成分在体外的抗炎活性并初步解释了木犀草素及槲皮素的抗炎机制,以期为其在抗炎药物开发或临床应用上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状态良好且处于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为对象,利用四唑氮蓝(MTT)法检测五种蒲公英黄酮类单体成分的细胞毒性,以确定后续试验中用药的安全范围。试验以细菌脂多糖(LPS)为刺激物建立体外炎症模型,以不同质量浓度的五种蒲公英黄酮类单体成分预处理RAW264.7细胞4h,观察LPS刺激6h、12h、18h或24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促炎因子一氧化氮(NO)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以确定抗炎活性较佳的单体成分。根据筛选结果,以抗炎活性较佳的单体成分预处理细胞4h,观察LPS刺激24h后,上清液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变化。试验中利用Griess法检测NO含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IL-1β、IL-6以及IL-10的含量。为进一步探讨药物的抗炎机制,本研究以筛选所得的药物预处理细胞4h,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LPS刺激12h后,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信使RNA(mRNA)及TNF-αmRNA转录量的变化;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LPS刺激6h后,药物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与p65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浓度≤8μg/mL时,槲皮素浓度≤15μg/mL时,芹菜素或异鼠李素浓度≤5μg/mL时以及香叶木素浓度≤10μg/mL时,在24h内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木犀草素5μg/mL组、2.5μg/mL组、1.25μg/mL组以及槲皮素10μg/mL组、5μg/mL组、2.5μg/mL组,经LPS刺激12h、18h或24h后,均可极显著(P<0.01)抑制RAW264.7细胞释放NO;异鼠李素4μg/mL组、2μg/mL组及香叶木素10μg/mL组,经LPS刺激24h后可极显著(P<0.01)抑制细胞释放NO,芹菜素4μg/mL组可显著(P<0.05)抑制细胞释放NO。各剂量组木犀草素及槲皮素经LPS刺激6h、12h、18h或24h后,均可极显著(P<0.01)抑制细胞释放TNF-α;异鼠李素4μg/mL组、2μg/mL组,香叶木素10μg/mL组以及芹菜素4μg/mL组,经LPS刺激24h后可极显著(P<0.01)抑制细胞释放TNF-α。由数据可知,木犀草素及槲皮素的体外抗炎活性优于异鼠李素、香叶木素以及芹菜素。各剂量组木犀草素及槲皮素均可极显著(P<0.01)抑制细胞释放IL-1β及IL-6。进一步研究发现,各剂量组木犀草素及槲皮素均可极显著(P<0.01)抑制RAW264.7细胞中iNOS mRNA及TNF-αmRNA转录。木犀草素各剂量组及槲皮素10μg/mL组可极显著(P<0.01)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IκBα磷酸化;槲皮素5μg/mL组可显著(P<0.05)抑制IκBα磷酸化;木犀草素5μg/mL组及槲皮素各剂量组可极显著(P<0.01)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p65磷酸化;木犀草素2.5μg/mL组可显著(P<0.05)抑制p65磷酸化。  蒲公英中黄酮类单体成分木犀草素、槲皮素、异鼠李素、香叶木素以及芹菜素均具有体外抗炎活性,其中以木犀草素及槲皮素的体外抗炎活性较佳,可抑制RAW264.7细胞释放NO、TNF-α、IL-1β以及IL-6。其抗炎机制之一为,药物抑制了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了相关mRNA的转录量,进而降低了促炎因子的分泌量,表现出抗炎活性。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现代教育技术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无穷的魅力。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
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上不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真情和激情的积极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  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我非常赞同于永正等著名专家提出的“简约课堂”,这让很多语文老师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练读写。  一、简约而不简单  简约,就是提倡简简
肠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 family3,TFF3)是一种具有5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成熟短肽,已知TFF3可以在动物的肠道上皮细胞中表达,它们常常由黏液细胞中的黏蛋白一起分泌,主要以单体
摘 要: 地方语文课程资源涵盖地方文化中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民间艺术、民风民俗、地域文化的品格,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改善语文课程资源结构;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的程度;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关键词: 地方语文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开发 开发意义  一、什么是地方语文课程资源  “地方课程”具有地域性、本土性的特点,它是相对于“国家
一、注重语言艺术,提高学生素养  1.创设情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是语言文字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體。在语文教学中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从而把“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到实处。  如城镇学生对笋不熟悉,学习《春笋》这课时,我创设情境,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来到山坡上,来到竹林边,通过画面展示,配以生动的配乐朗读,
摘 要: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学语文教师应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亲近母语,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作者就“语感”概念的内涵及语感培养的意义、现今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语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语感能力 培养策略  一、“语感”概念的内涵及语感到培养的意义  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对于“
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不少经典散文,我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散步》一课为例,谈谈我对该课的感受和思考。《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易于理解的文章,但是它意蕴丰富,回味悠长,耐人寻味。在短短的600多字里,能让情节此起彼伏,作者对人物描写浓墨不多,但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作者一家三代人去田野散步,通过散步凸显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深沉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一泓清泉折射出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
1.利用FIASCO的方法构建了刺参(CA)n的微卫星DNA富集文库,检测结果证明该微卫星DNA文库的富集效率为56.3%。测序得到110条含有微卫星DNA的序列的克隆,共得到118个微卫星DNA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