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溶性聚氨酯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bl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的简称,在聚氨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的氨基甲酸酯结构单元,由多异氰酸酯和含多元活泼氢的化合物逐步聚合反应而成。聚氨酯结构中分为软段硬,且软硬段比例可调,聚氨酯的优异性能大多是通过软硬段的微相分离而实现。软段由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组成,硬段由二异氰酸酯和小分子扩链剂组成,通过分子结构的设计可以调节聚氨酯软硬段的比例和相分离程度。聚氨酯分子中存在大量的极性键,在大分子间和大分子内可以形成成千上万的氢键。由于氢键作用,聚氨酯具有优异的耐磨、耐低温和高粘接强度等性能,使其在涂料、粘合剂、皮革涂饰剂、纺织助剂、造纸工业助剂、医药和电子材料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类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以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聚氨酯行业,传统的溶剂型产品含有60%以上的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环境友好型聚氨酯的分散介质节能环保、对空气没有污染,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课题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同时在实验室对水性聚氨酯研究基础下,对醇溶性聚氨酯合成以及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工作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 醇溶性聚氨酯合成与表征   醇溶性聚氨酯合成使用绿色溶剂乙醇为溶剂,是一种准环境友好型聚氨酯。本课题经过大量实验,摸索出醇溶性聚氨酯的合成工艺。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合成出单组分醇溶性聚氨酯APU,红外测试表明乙醇与聚氨酯分子间有强烈相互作用,如氢键等,同时发现溶剂乙醇会强烈影响聚氨酯溶液的红外,实验成功得向APU中得引入了少量聚酯成份,分散状态稳定;2粒径测试表明APU的粒径远小于水性聚氨酯,特别是动态激光光散射(DLS)测得APU粒径达到纳米级,而且分布很窄,按照水性聚氨酯的分类标准——粒径小于10nm的分散体可以称为溶液,APU可以称为聚氨酯溶液,即醇溶性聚氨酯;3电镜测试中观察到醇溶性聚氨酯的粒子形貌,但是因为测试中有水分子干扰,不能真实反映醇溶性聚氨酯的粒子形态,也未能看到醇溶性聚氨酯软段的舒展;4 GPC显示出单组分醇溶性聚氨酯的分子量较小,但分布较窄,有必要在以后的合成研究中,使APU分子量增大;5流变学研究表明醇溶性聚氨酯具有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存在剪切变稀效应,说明聚氨酯在乙醇中分散较好,软段有一定程度的舒展,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分子链段的取向,单组分醇溶性聚氨酯的表观活化能较高,表明粘度对温度敏感;6醇溶性聚氨酯具有较好的热学性质,乙二醇作扩链剂的耐热性能较好,PTMEG作软段的低温柔韧性较好。   第二 醇溶性聚氨酯的性能研究   醇溶聚氨酯的性能非常重要,人们对聚氨酯胶粘剂的要求越来越高,本论文主要针对较难复合的BOPP薄膜,对单组分醇溶性聚氨酯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和讨论:1发现单分组醇溶性聚氨酯优于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同时具有溶剂型聚氨酯的优点,可以用于BOPP薄膜的复合,而且可以通过调整配方来满足薄膜复合时对拉伸强度和剥离强度的不同要求;2可以向醇溶性聚氨酯中引入多种类型的紫外吸收剂,以保证和提高抗紫外型BOPP薄膜的功能性;3流平剂不论是通过添加还是反应的方式引入单组分醇溶性聚氨酯体系中,都可以提高聚氨酯体系的流平铺展性,添加型用量相对较少,而反应型的不容易迁移以致影响薄膜的透明,特别适用于防发雾型BOPP薄膜的复合。   总之,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可以初步认定醇溶性聚氨酯是一种粒径纳米级的溶液体系,分散体系中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本论文合成的醇溶性聚氨酯具有很好的综合性能。但是醇溶性聚氨酯的国内研究仍相对落后,基础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其他文献
校验30%[5,25(15-10-0)]腐植酸、40%(22-14-4)含钾、25%(15-10-0)无钾配方肥的准确度,对比配方施肥的增产效果,完善施肥配方,筛选出在彭阳县中部河谷残塬区种植地膜玉米适宜
当前,网络逐渐成为了人们情感交流、人际交往、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生则属于互联网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属于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网络舆情影响的主体。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影响,为构建生态和谐的高校网络舆情,要求高度重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理性认知网络舆情影响的双面性,提出高校网络舆情建设与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AI首先颠覆金融?  由于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机会的不断扩展,人工智能(AI)走到了大规模应用的临界点。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目前表示,AI能颠覆的第一个且最大的领域必将是金融领域。    为什么他敢如此大胆预测?李开复解释说,虽然自己也投资了无人驾驶、模拟机器人等领域,但是这些要普及还需要至少10年以上。他认为人工智能最先爆发的领域需要满足一个场景,就是丢一堆数据进去就可以学会预测、判断、推测
好像一夜间,事物都拥有了灵魂,变成了智能。走在街头巷尾,偶尔都能听到人们聚在一起大谈如今的各种黑科技,音箱像是安装了大脑,会按照你的要求去网上寻找音乐;摄像头居然能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当前对新媒体的研究大致呈现出两个方向:一是重点研究新媒体的运作模式、产业链构成、战略方案等,有明显的实务色彩;二是分析新媒体的新型传播模式、内容生产模式、渠道控制
前一段日子,一个证券公司的朋友极力推荐我买一只消息股,他信誓旦旦地说这只股票三个月内翻倍没问题,经不住诱惑,我从积蓄中拿出八万元准备买这只股票。母亲是个老股民,她劝
本文在对俄罗斯15所高校、13个专业的200多位学生,就鲁迅作品在俄罗斯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播展开调研,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为依据,结合部分调查者的深入访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迅速占领了普通公众的生活。自媒体的去中心化、主体性与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海量化的信息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