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端探测的IP性能测试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y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Internet的普及,用户和提供商希望能够有一套科学的IP度量来帮助他们理解所体验或提供的性能.为此,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的IPPM(IP PerformanceMetrics)工作组制定了一套标准的IP性能度量,用于描述Internet数据传输服务的质量、性能和可靠性,包括连通性(connectivity)、单向延迟和丢失(one-waydelay and loss)、往返延迟和丢失(round-trip delay and loss)、延迟变动(delayvariation)、丢失模式(loss patterns)、包重排(packet reordering)等等.针对实际网络工作中遇到的测量问题,像IETF的BMWG(BenchmarkingMethodology Working Group)、NSF(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NLANR(National Laboratory forApplied Network Research)等组织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另外,IRTF(The 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的研究小组IMRG(InternetMeasurement Research Group)还为研究者提供了开放的论坛,其讨论范围涵盖包括终端探测在内的各种网络测量问题(主动的技术、被动的监视、终端探测、内部网络方法、网络层级、传输层级、应用程序层级等等).该文首先介绍了IP测试领域前沿发展状况,并根据目前基于终端探测的IP性能测试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研究目标,然后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终端探测的IP性能测试模型EDC的设计,并通过介绍模型的实现方法和应用案例论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最后就相关的IP性能测试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形成了完整的论述结构.EDC模型是该文设计的核心,它的关键一种自动化测试套规范和与之相匹配的测试信令系统,设计不依赖于具体的实现语言而存在,文章2.4的讨论证明了丢包单点故障对生成测试记录的影响被控制在1个测试试验之内,说明该模型具备相当的健壮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发送模式,扩充REPORT信令的内容等手段,可以发展出更复杂的IP性能测试系统,支持更复杂的流量模型和更多IP性能度量的测量.该文所述的研究结果对于ISP和其它组织的流量工程和日常运行维护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包括:互联网的设计、供应和调整、局部容量超载模拟和优化、评价流量优化策略的有效性等等问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分布式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主要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来构建分布式系统。然而到了90年代以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客户机与服务器的界限日
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是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高性能IPv6路由器协议栈软件".该论文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863"项目组中期验收,并等待最终验收.目前TCP/IP
期刊
期刊
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出现,使不同区域的数据得以共享,提高了工作的协调性和效率。 在电信企业中,公司地理位置的分散造成了
期刊
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使得在单个芯片上集成数以百万计的门电路成为可能,在单个芯片上实现的包含一个印制板上所有电路的系统称作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a Chip).为了缩短SoC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