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反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有关课堂反馈的研究仍然存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不足,鉴于此,本研究拟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对课堂反馈进行研究。在阅读相关文献和实际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构建课堂反馈分析框架,将教师课堂反馈分为口头语言反馈和体态语言反馈,口头语言反馈又分为正向反馈和负向反馈,正向反馈包括评价性反馈,复制性反馈,复述性反馈,推进性反馈,和提示性反馈;负向反馈主要包括机械重复,简单否定,恶意批评,负向无反馈;体态语言反馈则主要从面部表情、手势、眼神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课堂反馈分析框架,深入实际课堂,借助录音笔和课堂反馈记录表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小学数学课堂反馈的总体特征,具体表现为:课堂反馈的频率较高,课堂反馈的形式多样,课堂反馈的类型集中,反馈内容积极正向,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口头语言反馈特点,具体表现为:评价性反馈使用广泛,以追问为主要形式;复制性反馈中强调和疑问占比相当,疑问性复制的灵活性待提高;复述性反馈运用略显不足,语言的精练性待提高;推进性反馈使用广泛,以追问为主要形式;提示性反馈形式多样,使用存在群体差异性;负向反馈中机械重复反馈居多,不同层次教师间差异明显;无口头语言反馈使用较少,与体态语言反馈配合较好。针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不同环节的课堂反馈特征,具体表现为:导入环节为评价性反馈为主,无口头语言反馈表肯定;新授环节为追问性反馈占比最高,机械重复现象应引起重视;巩固环节为反馈形式多样,方法建议与注意行为反馈使用较多;小结环节为归纳概括,强调性反馈突出重点。针对专家型教师、经验型教师、新手型教师课堂反馈表现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层次教师在评价性反馈、复制性反馈、推进性反馈、负向反馈与无口头语言反馈中,存在显著差异;在复述性反馈与提示性反馈中,存在差异,差异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增强教师课堂反馈意识自觉,提高教师有关课堂反馈的理论素养,发展教师多种类型、形式的反馈技能,增强教师对反馈实践反思能力四个方面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反馈能力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