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流行特性及耐药相关性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近五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临床感染情况和耐药特性,研究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产生情况、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分析不同基因型水解底物的差异,初步探讨质粒介导和克隆株播散在大肠埃希菌ESBLs传播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回顾性调查2006年~2010年每年1~5月间临床分离的657株大肠埃希菌的分布情况;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匹美、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妥因、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   2.选取2006年~2010年每年1~2月份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140株,双纸片增效试验检测其ESBLs表型。   3.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6株ESBLs表型阳性的大肠埃希菌的基因(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1,CTX-M-2,CTX-M-8,CTX-M-9,OXAⅠ,OXAⅡ,OXAⅢ,OXAⅣ和OXAⅤ)和140株大肠埃希菌AmpC酶基因(CIT,MOX,DHA,ACC,EBC,FOX)。随机抽取部分ESBLs基因进行DNA测序。   4.接合转移试验验证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的可转移性。   5.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间的同源性。   结果:   1.657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尿液标本,占47.5%(312株),其次为血液16.0%(105株)和痰液12.2%(80株)。所检出的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监护病房(ICU)、普外科(包括肛肠外科,神经外科,心外科等)、呼吸内科、烧伤科,超过总分离菌株的60%,存在较明显的病区集中趋势。   2.2006年~2010年我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54.5%增高到2010年的70.7%,有统计学意义,且近5年我院大肠埃希茵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其中,2010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匹美、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2006年的明显增高。   3.140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表型试验阳性的有86株,阳性率为61.4%。86株ESBLs表型阳性菌株中检测到ESBLs基因阳性的有80株,检出率为93.0%。其中有61株携带CTX-M-9型基因,30株携带CTX-M-1型基因,23株携带TEM型基因,1株携带SHV型基因,其余基因均未有检出,同时携带两种以上ESBLs基因的有27株,占33.8%。14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AmpC酶基因阳性的有18株,阳性率为12.9%,其中有10株携带DHA型基因,9株携带CIT型基因,1株携带FOX型基因,其余基因均未有检出,同时携带两种以上AmpC酶基因的有2株,占11.1%。18株AmpC酶基因阳性菌株中同时检测出ESBLs基因的有8株。选取其中TEM型基因阳性菌株4株,CTX-M-9型基因阳性菌株7株,CTX-M-1型基因阳性菌株3株进行测序,经比对(BLAST)显示,4株TEM型基因阳性菌株均为TEM-1型,7株CTX-M-9型基因阳性菌株均为CTX-M-14型,3株CTX-M-1型基因阳性菌株均为CTX-M-15型。   4.不同基因型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存在一定差异性,携带CTX-M型基因的菌株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头孢他啶,而携带CTX-M-1型基因的菌株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匹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携带CTX-M-9型基因的菌株。   5.选取38株ESBLs阳性株作为供体菌,耐利福平的大肠埃希菌EC600作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转移试验,结果显示,有28株接合子成功转移了ESBLs基因,其中有部分携带两种或以上基因型的野生株只转移了其中一种基因型,其余接合子的基因型与供体菌一致。   6.选取ESBLs阳性率较高年份(2009年~2010年)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25株,利用PFGE技术分析其同源性,通过NTSYSpc软件绘制各菌株间的相似树状图,发现有少数菌株存在同源性,呈散发流行。   结论:   1.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大多来源于泌尿道感染,其次是血液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且主要集中于监护病房和外科病房等科室。   2.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有增高趋势,对部分抗菌药物呈现高度耐药,尤其是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且具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   3.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CTX-M-9型为主,其次检出的基因型有CTX-M-1、TEM和SHV;头孢菌素酶检出的基因型为DHA、CIT和FOX,主要以DHA和CIT为主。   4.不同基因型的ESBLs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水解能力不同,CTX-M型ESBLs对头孢曲松的水解能力要高于对头孢他啶的水解能力,而CTX-M-1型ESBLs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匹美的水解能力要高于CTX-M-9型ESBLs。   5.接合转移实验结果显示,ESBLs基因具有水平传播特性。   6.本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大多无同源性,呈散发流行趋势,个别病区存在轻微的克隆播散现象。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糖皮质激素(GC)早期应用能否降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肾损害的发生率。   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Controlled
目的:   评价STAF评分及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病灶空间分布特征对脑梗死患者房颤的诊断价值。   对象与方法:   搜集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间所有住院脑梗死患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相对产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加入(终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