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orporating Project Work into Autonomous English Learning——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er Differences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if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探讨在我国外语教育研究中不断地受到关注。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关注的一个焦点。如何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使学习者能够积极地投入英语学习中,只靠传统的教材和课堂外语教学已经不能解决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需要,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研究性学习任务,建立学习资料夹等学习项目的应用在我国英语教学研究中也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尝试将这些英语学习项目融入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旨在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能力,促进英语学习。 本论文研究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33名英语专业和4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本论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不同学习者因素,如学习动机,自主学习态度和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确立学习目标,有效地选择学习资源和策略,调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学习风格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另外,本论文通过实证研究和调查的方法,旨在了解将自主学习项目融入英语学习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学习者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对自主学习项目的态度以及这样的自主学习项目对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可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本论文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将英语自主学习项目(包括研究性学习项目,建立自主学习资料夹等各种内容形式)融入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目的是激发英语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项目形式的灵活性能够为不同学习者提供广阔的空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等选择相应的自主学习内容和形式。本论文通过对学习项目成果进行定性研究,进一步了解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者从研究性英语学习,建立自主学习资料夹等自主学习项目中获得的益处。 鉴于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学习者个体差异,本论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英语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自主学习项目的态度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从而探讨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实践中融入自主学习项目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不同专业背景学习者之间存在某些差异。自主学习项目有利于不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点,学习需求,对英语学习的目标,资源,策略等作出决策,有利于增强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和收集分析信息等综合能力。本论文希望通过对自主学习中的学习者差异以及将自主学习项目融入大学英语学习的研究,能够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并且对相关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卡森·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重要作家之一,也是美国南方重要作家之一。她的小说诠释着人的孤独、南方社会的变迁、以及对边缘人和畸形人的人文关怀。她的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通过在小说中建构一个南方小镇,对男权社会、两性关系、人的孤独与爱的主题进行深刻反思,描写了人类对自我和他人认识的局限性、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以及爱的无能等一系列现代主题。在她的作品中,突出表现了南方社会人类的挣扎与突破自我,揭示了人是自
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环境正义运动巧妙地将民权运动和环境运动融合在一起,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关注。然而,作者在搜集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相关研究时注意到,国内外学者对参与其中的女性,尤其是非裔美国女性的关注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对大量史料的定性研究,以帕特里夏·希尔·柯林斯的黑人女性思想为理论依据,旨在探析中上阶层非裔美国女性参与美国环境正义运动的原因、使用的策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分析和研
奥古斯特·威尔逊被公认为是美国伟大的黑人剧作家之一,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剧院中一颗闪耀的新星。《篱笆》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探讨了非裔美国人的身份问题以及重构他们身份的一些可能途径。许多学者已经从女性主义,空间理论,篱笆的隐喻等入手研究了这部作品。本文以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所提出的身份危机理论为依据来深入探讨非裔美国人在《篱笆》中所遭遇到的文化,社会和家庭等三个层面的身份危机。通过
威斯坦·休·奥登(1907-1973),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语诗人,以卓越的诗才,独特的视角和人道主义的爱,始终关注不同境遇下人的生存状况,反抗生命和世界的荒诞,被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面对法西斯势力的肆虐和英法中立的政治立场,奥登亲赴战时的西班牙和中国,凭借诗人单薄的力量对战时生命的荒诞,政治的虚伪和世界的不公,进行了一场诗学式的反抗。
马丁·艾米斯是当代英国重量级小说家,与伊恩·麦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被并称为当代英国“文坛三巨头”。他的小说《伦敦场地》、《金钱:绝命书》和《信息》被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称为艾米斯最重要的“小说三部曲”。其中,《伦敦场地》的主人公是一位具有预知能力且极其有魅力的女人尼古拉·六世,她同时引诱两位陌男子进行交往,并确信自己会被其中一个男人杀害,但是,由尼古拉精心设计的谋杀并未成功。最终真正杀死尼古拉的人正
约翰·巴斯(1930-)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实验派作家,被认为是后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漂浮的歌剧》是巴斯的第一部小说,1956年被提名国家图书奖。该小说讲述了一位律师,托德?安德鲁斯在寻找父亲死亡真相的同时也给自己寻找新生活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国外学者不仅对巴斯的生平以及作品做了丰富的研究,对其作品中存在与虚无主题、元小说、黑色幽默等都做了深刻分析。国内对于巴斯的研究还没有
本文运用文化价值维度理论,从主题、新增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形象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木兰辞》与中国电影《花木兰》和美国动画电影《木兰》之间的文化差异。通过对三部作品的对比研究,作者分析了主要文化差异背后的原因。三部作品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转换。  研究结果表明,《木兰辞》体现的文化价值维度是集体主义、高权力距离、高不确定性规避以及男性化倾向。中国电影《花木兰》体现了集体主义,高权力距
学位
人类认知常常被认为是由许多功能上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不同模块分属于不同的认知领域,有其各自的加工模式。例如,语言和其他认知能力如算术、音乐等分属不同的心理模块,加工机制不同。然而,近年来相关认知和神经影像学的研究发现,语言和其他认知领域在结构加工上存在一定重叠。因此,对于不同认知领域是否存在共享的加工机制这一问题,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另外,先前研究中涉及的语言多为英语、德语等屈折性语言,这些研究结
漫画书在各个教育领域的普及率正在稳步上升。然而,它们仍然被认为是低质量的阅读。漫画和图画小说在世界各地的学校图书馆广泛使用,并被用于外语教育。他们不仅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被研究,而且被认为是提高第二语言(L2)素养和增强阅读动机的教学资源。  本行动研究旨在探讨在混合能力小学英语课堂中使用未改编漫画书对提高二语阅读能力的优势。本研究调查了30名具有混合语言学习能力和混合英语学习背景的中国小学生。  
学位
英国修辞学家I.A.Richards曾经说过,“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研究取得非常大的进展,国内语言学家以隐喻为核心,进行了系统的评述。1980年,Lakoff&Johnson合著的巨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将隐喻研究转向为认知方向,打破传统隐喻的观念,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为隐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方向。众多中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概念隐喻研究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