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椎名麟三对自由的认识 ——以《美丽的女人》为中心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zhang1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名麟三(1911~1973)是日本第一次战后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椎名麟三一生都在探求人的自由问题,这也是贯穿他作家生涯的创作主题之一。自1947年发表第一部小说《深夜的酒宴》以来,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随笔,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美丽的女人》是椎名麟三文学创作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描绘了关西私铁的一名普通的员工19-47岁的人生经历,可以说该作品是椎名本人的真实写照。关于这部小说,椎名在“平凡的生活与自由”的采访中谈论到:“这部小说讲述的是自身自由的问题。”在本论文中,笔者基于小说文本,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在战争时期,人们在面对生存困境、死亡、绝对主义的桎梏等现实面前,如何摆脱这种束缚去追求自己的自由。本稿除去绪论和结论以外,共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美丽的女人》和“自由”的关系。首先笔者阐述了椎名麟三“自由”的含义,在椎名看来,“自由”存在于能拯救自己的地方,并且“自由”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依据。其次,笔者考察了“自由”与“美女”像的关系。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文本中所体现的“自由”具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三位女主人公所追求的“自由”,第二个层次为男主人公木村所追求的“自由”。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笔者分析了《美丽的女人》中的主人公对“自由”的追求,探究了椎名麟三对“自由”的认识,以及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具体来说,第二章主要以《美丽的女人》中的三位女主人公的“自由”为中心进行了论述。首先是娼妓君,她不愿受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约束,敢于冲破家庭和社会的束缚,并将自己置于社会的对立面,以自身的反社会行为来追求“自由”。她的反社会行为具体体现在反体制与反道德两个方面。这种“自由”可以称之为社会的“自由”。其次是饭塚克枝。克枝将权力和地位视作自己生存的意义,属于绝对主义天皇制的信奉者。她的“自由”是通过追求权力和地位而获得的社会的“自由”。最后探讨同僚的妻子?广子的“自由”问题。广子因为参加左翼运动而被捕入狱,在狱中遭到警察的虐待,并且一直被死亡的阴影笼罩。所以,广子通过反复地自杀,追求根植于死亡中的“自由”,即从死亡中得到的“自由”。最后通过分析三人追求“自由”的结局,笔者得出三位女主人公的“自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结论――即将自身的行为绝对化的倾向,而这种局限性导致了她们陷入孤独与绝望的境地,最终失去自由、丧失自我。这种结局的背后也隐藏着作者对于人性回归的一种渴望。第三章重点围绕男主人公木村的“自由”进行论述。木村通过内在的、超绝对的存在――“美女”来对抗身边的一切事物所具有的绝对性。他的“自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包含着绝对性的事物的拒绝和以幽默的态度对待所有事物的绝对性的倾向上。通过这两种方法木村实现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回归平凡的日常生活,感受到生的喜悦。第四章,笔者主要从家庭环境、独特的死亡体验、西方文学和基督教信仰这四个方面探究其自由认识的形成原因。首先,椎名麟三对自由的认识和他的家庭环境有这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为人知的出生秘密以及父母之间关系的破裂导致年少的椎名选择离家出走。离家出走的椎名辗转于社会的底层,体会到了深深的孤独与绝望。这也是他自由意识的萌芽。加之独特的死亡体验加深了椎名对自由的认识。此外,椎名对西方文学的广泛涉猎也对他自由的认识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椎名麟三通过信仰基督教得到对自由的最终认识。椎名的小说始终以关注人、以唤醒人性、回归日常为出发点,他笔下的人物总是不断地追求着自由,但是又会陷入种种自由的误区,他们的悲欢境遇,折射出作家本人对自由的独特而深刻的认识。
其他文献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收录了自先秦至齐、梁一百三十多位作家的七百多篇作品,文体涉及赋、诗、诏、表等近四十类。《文选》成书后影响深广,不断有人为其作注,尤其是唐代以诗赋取士,《文选》成为士子学习诗赋的范本,甚至与经书并列。后世对《文选》及其注文的研究,涉及版本、校勘、音韵、文体多个方面。《文选》东传至日本后,在江户时期大量出现刊本,并有文人在行间用假名给《文选》解释文意,
乔治·齐夫拉是20世纪法籍匈牙利作曲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大师之一。他演奏的钢琴曲以其高难度精湛的演奏技巧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无以伦比的音乐才华。欣赏者无不叹为观止和折服。他创造性的改编以及对一些高难度炫技作品完美的诠释,都充分地向世人展示了他的音乐才华。齐夫拉作为一位现代钢琴演奏家,作曲家,他同时具备了演奏和创作的高水准超能量,因此他所改编过的作品均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含量,无论技巧、和声均有
《惜别》是太宰治在日本投降前夕的一九四五年,应日本政府内阁情报局和文学报国会的要求,以“独立亲和”为主题创作的国策小说。该小说是一部长篇小说,其主人公原型是仙台留学时期的鲁迅。由于过于政治性,以及鲁迅形象被歪曲,起初该作品饱受恶评,被认为是败笔。但不可否认,近年来,中日双方的先行研究显现出对《惜别》的不同解读倾向,引爆了《惜别》文本的多意性。《惜别》的创作过程以及作品内容本身,也证明《惜别》并非停
阿凡提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创造的理想化的人物,也是智慧的象征。阿凡提和他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华文化史上是一个珍贵的里程碑。他的故事融入了当时时代的需求和当地的民俗习惯,形成了当地的地方特色,与其他口头文学体裁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特色。本文以“阿凡提的故事”为研究对象,运用西方叙述学理论分析叙述作品技巧,探讨阿凡提故事中的叙述艺术。绪论部分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
本论文旨在对《樱桃园》中的庄园主题进行讨论。本论文主要目的在于:介绍俄罗斯文学中庄园文本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契诃夫《樱桃园》中所体现的庄园文本特点变形现象,并从不同语境下对樱桃园的消逝展开思考。本论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语及参考文献四部分。第一章阐述庄园概念并介绍俄罗斯文学中的庄园文本概念,此概念由俄裔学者В.Г.休京于《贵族之家神话》著作中所提出。根据休京的定义,庄园文本是由一组在形式和内容上同构
对赌协议是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中最被关注的合同之一,在实践中应用广泛并迅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对赌协议中通常包含投融资双方之间从进入到退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约定,股权回购条款是投资人退出路径的常见安排,但回购主体的选择却成为实务界与理论界所关注的焦点议题。2012年“海富案”的再审判决盖棺定论地将与目标公司对赌的条款统归无效后,目标公司作为回购主体的退出条款也一度遭遇“司法封杀”。因合同性质不明以及我
青藏高原是亚洲内陆海拔最高的高原,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因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要正确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草原--牲畜—牧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三个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导致其他两个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各项畜牧业政策决定了畜牧业经营方式和草场利用方式,然而草场利用方式的变化将对草原生态和牲畜结构,牲畜结构及其牧民生产
智能投资顾问是金融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当代投资组合等理论,在线上对投资者进行基础了解后分析客户需求,然后匹配给客户相对应的投资建议。在域外,智能投资顾问还能自动发出交易指令,自动执行指令,并进行投资组合再平衡,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投资自动化。2015年,智能投资顾问首次被引入国内,并得到快速发展,已引起行业的关注。智能投资顾问具有普惠金融的特征,进入门槛低
专利无效审查程序是我国在专利获得授权后,进一步审查专利“有效性”,以提高授权专利质量的一种“再审查”程序。该程序对专利权人及无效申请人具有重大影响,需要谨慎作出决定。但是近年来,专利复审委员会与法院在专利无效审查中存在一些分歧,特别是在马库什权利要求的定性及修改等问题上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给专利权人和无效申请人带来了很多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本文主要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就马库什权利要求的定性及在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下行、资本市场不景气,许多企业生存艰难。在此背景下,国内A股市场掀起了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潮,委托理财规模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大量的社会资金涌入理财、股市、房地产等投机领域,民间资本“加速外逃”,导致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萎缩,“脱实向虚”的挑战日益严峻。本文以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介绍了行业背景及公司概况,对国民技术的委托理财策略和特征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文首先分析